菲律宾在仁爱礁一无耻行为:无疑是向中国宣战
其实三星LG现代这些企业的成功,重点在于他们会卖东西,而不是会做东西,更谈不上是会研制东西。当然,诸如三星这样的企业,他们每年的专利还是很多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拿出来的专利都是能在市场上卖,而真正的大国重器谁敢放到市场上卖?
8万吨级水锻机卖个看看,等离子抛光机床卖个看看,量子通讯阵列卖个看看,要知道这些东西可不是凭空做出来的,没有足够雄厚的积累,做个看看。
韩国的炼钢厂很不错,规模效益比中国的钢厂都要大的多,问题是他们做的钢材,那是用来生产汽车的,如果要造炮钢、装甲钢,对不起,北方重工第四轧钢厂完爆之,年产百万吨炮钢的能力,100个现代制铁也赶不上,因为不是每一种钢材都能叫炮钢滴~~~
我也不是在黑韩国,而是讲述事实而已。
米尔斯·海默,当代国际关系学顶尖学者,进攻型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他就为大国下过定义,所谓大国首先就是要三多,人多地多钱多,前两点韩国就真的不要指望了,至于第三点,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里面就论述过,大国的经济实力应当体现在工业,尤其是独立的重工和军工能力上,从这一点看,韩国也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韩国的本土工业实际上是依附于海外市场。
一个国家的经济依赖于海外市场,但是自身却没有保护自己航海线能力的国家是不能称之为强国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在东亚这样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韩国却在保护自己航海线问题上是天生的残废,为啥?就是因为有一个当前海上巨无霸美国,一个曾经的海上巨无霸日本,还有一个未来的海上巨无霸中国。
太平洋是何其辽阔,却容不下太多的国家。
美国媒体2月15日发表了题为《与中国互换角色的理由》的文章称,斯蒂芬·罗奇提出,要重塑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他这样写道,几十年来,美国和中国过于依赖双方建立的一种“权宜婚姻”,它确保了中国的出口商品拥有巨大的市场。
作为交换,中国给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并心甘情愿购买美国政府激增的债务。但是罗奇认为,这样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它扭曲了这两个经济体,不利于它们进一步发展。
罗奇在《失衡:美国和中国的相互依赖》一书中称,现在是美中两国互换身份的时候了:美国应该将重点从消费转向制造,中国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