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军七大军区统帅:50后坐镇 曾经历战火考验
- 环球人物杂志
兰州军区:张达志自费请炊事员,皮定均一年报废一辆吉普车
兰州军区地处西北,张达志、皮定均、韩先楚、杜义德、郑维山、赵先顺、傅全有、王克、刘精松、郭伯雄、李乾元、王国生、刘粤军等先后任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和皮定均是其中个性鲜明的两位司令员。
张达志作为兰州军区的首任司令员,曾是陕北苏区的创建人之一,可谓功勋卓著。他1911年生于陕西葭县(今佳县),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兰州军区司令员任上工作了14年,人称“布衣将军”。他生活简朴,平时吃的就是西北最常见的小米、土豆。节假日里,张达志最喜欢穿着布衣布鞋外出,没有一点架子,有时站岗的新兵居然认不出他就是司令员。按规定,军区首长可以配一名炊事员,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有10年时间都是自己花钱聘请炊事员。
张达志不仅严于律己,对部队的作风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军区党代会的饭桌上多加了一个肉菜,张达志很生气,决定谁“拍板”加菜谁出钱。
驻守在大西北的兰州军区条件比较艰苦,为了改善部队的训练和生活设施,张达志发动部队大搞农牧业生产。到1969年调离兰州军区时,他为军区积累了7000多万元资金。
张达志打起仗来一点也不手软。1958年至1959 年,甘肃、青海两省与四川、西藏毗连的藏族地区发生了武装叛乱。张达志率领兰州军区部队在藏族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平叛作战,击败了发动叛乱的反动上层分子。在平叛过程中,张达志严格执行民族和宗教政策,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使解放军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支持。1962年,张达志又积极组织兰州军区部队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在战斗中歼敌92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两国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兰州军区压力增大,而张达志在当年11月被调任军委炮兵司令员。兰州军区急需一位接任者。刘伯承向毛泽东推荐了皮定均。皮定均1914年出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皮定均原本被评为少将,但毛泽东认为他在中原突围时有功,在授衔名单上特地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皮定均到兰州上任时,正是“四人帮”猖獗时期。在“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环境下,很多单位不敢大抓训练,皮定均对此十分反感。他明确地说:“军队就是要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就要有真本事。不训练,没有真本事,敌人来了只有失败。到那时,国将不国,家将不家,当了亡国奴,还有什么政治可谈!”基于这样的认识,皮定均一到兰州就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关于战备的指示。
为了推进训练,皮定均首先从身边抓起。他对军区领导机关几百名干部清晨不上早操非常不满。他说:“看起来只是立正稍息,左转右转,齐步正步跑步,可正是这些机械枯燥的动作,使百万大军步伐一致,齐心合力,形成整体,使他们能在统一的号令下冲锋陷阵。是军人就应该出操,军区机关应该做出样子来!”为此,皮定均每天早晨第一个出操。结果,早操制度在他到任的第三天就初步形成。皮定均“顶风作案”、大抓军事训练的做法引起了周围人的担忧,有人提醒要他小心,别让人家抓住辫子。皮定均却说:“我忠心为党为国,死而无愧,随他们怎么办!”
到达兰州的第二周,皮定均又率领军区各部门的负责人深入边防阵地,勘察地形,马不停蹄地跑了3个月。160万平方公里内的所有阵地以及大部分的团、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兰州军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条件很差。皮定均到兰州时,军区为他配备了一辆北京吉普和一辆上海牌轿车,全是崭新的。当皮定均离开兰州军区时,由于常年在条件恶劣的地区视察,他乘坐的北京吉普报废了4辆,平均一年坏一辆,那辆上海牌轿车却崭新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