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印度反导试验折射其独特军工发展特色之路
- 观察者网
1956年,苏联开始研制“橡皮套鞋”A-35反导系统,用于拦截飞向莫斯科的洲际导弹。虽然1964年苏联就开始部署首套A-35系统,但直到1972年才完成系统测试,开始作战部署。而这套系统“完全投入使用”更是1995年的事情了。因为精度不足,该系统原使用核弹头来拦截核导弹,可谓“杀敌一千、自损九百”。苏联解体后,后继乏力的俄罗斯彻底放弃了先进反导系统的研制,开始在S300防空导弹上整合反导功能以求自我安慰。
资料图:印度擅长制作ppt文档,图中展示的是印度反导系统的远景规划。但仍可看出,印度反导系统的核心是基于以色列的“绿松”雷达
资料图:俄罗斯A-35反导导弹,这种巨大的导弹搭载有300-500万吨核弹头,可谓“杀敌一千,” 美国的早期反导系统的尝试与A-35相比也不遑多让,其在“哨兵”和“卫兵”计划下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反导导弹,其中的“卫兵”计划从60年代开始开展,1975年首次部署。最终研制了同样以核制核的 “冲刺”反导导弹。最终,因为“卫兵”计划未能达到设计目标,原计划兴建的多个基地最终被削减到只剩一个。美国后来又斥巨资研制新一代的多种反导导弹,直到在21世纪初才开始有限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