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印度反导试验折射其独特军工发展特色之路

  • 观察者网  

新浪军事编者注: 4月23日印度方面先是宣布Akash防空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试验失败了。4月27日宣布新型反导弹PDV试验成功,第二天就承认其实只是“部分成功”,最关键的导弹拦截根本就没发生。

《印度教徒报》4月28日的一篇报道给出了此次试验的一些细节:靶弹是当地时间9:07从孟加拉湾的海上发射的,用于模拟一枚射程超过2000 km的导弹。拦截弹PDV于两分半后发射,导弹出大气层外后整流罩分离,红外导引头探测到弹头目标,并在120 km高度处进行了“拦截”。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拦截。根据DRDO的解释,此次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首次使用的红外导引头的探测和跟踪性能,而拦截弹内的弹头没有引爆。

客观的说,此次试验创造了印度的很多“第一”。首次使用两级固体助推,缩短了反导弹的反应时间;首次在反导弹上使用了整流罩,并在大气层外成功分离;首次 使用红外导引头,并探测到目标;反导弹的飞行高度和飞行距离也是历次试验中最远的。从这些方面来说,与此前的PAD反导弹相比都是有进步的。

资料图: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27日在东部奥里萨邦的惠勒岛成功进行了一次远程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从PDV的设计上来说,与以色列的“箭-2”反导弹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两级固体助推,都是主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式导引头。区别是,“箭-2”是用于 大气层内高层反导的,而PDV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因此没有“箭-2”二级末端的气动舵。鉴于印度与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在对付伊斯兰国家的 导弹上也有共同需求,印度很可能得到了来自以色列的技术援助。本文开头提到的Akash地对空导弹是印度从苏联SA-6导弹仿制的,但是从1974年开始 仿制了30多年也没成功,直到2007以色列开始介入,短短几年项目就取得很大进展,2012年开始交付印度军方。印度在PAD的研制中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帮助,所用的反导预警跟踪雷达“剑鱼”就来自以色列“箭-2”系统的“绿松”L波段相控阵雷达。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