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东海水下攻防战
- 环球网
日本《世界舰船》也提到,“第一岛链”北段的日本海水深约400米,是适宜各类潜艇活动的海域,而岛链中段的黄海和东海平均深度只有约100米,潮汐间的落差较大,潮流较急,且存在大量暗礁和民用目标,因此只适合常规潜艇活动。两相比较,装备有核潜艇的中国北海舰队,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威慑”更加显著。
从作战角度来看,东海不仅海域狭窄,还被中国、日本、韩国的海军基地,军用机场所包围。东海中部距日本海上自卫队佐世保基地约600千米,距韩国海军作战司令部所在地釜山约750千米,距我东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宁波约400千米,距冲绳本岛约350千米。军舰以15节速度航行,从冲绳本岛到东海中部仅需半天,从釜山也只需1天左右。如有空中加油机供油,东海完全处于各国战机的作战范围内。
如果中、日两国发生冲突,日本的巡逻机、水面舰艇、潜艇抵达东海后,我方必然要采取行动实施应对,做好双方舰机遭遇并开战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施反潜战?
反潜战如果没有海上和空中优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作战效率很低。日本也明白,与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战,不管是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要保持长时间海上和空中优势并打败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亚太地区美军介入,胜算也不会太大。所以,越接近中国,日本的反潜战就越困难。而且,俄罗斯和韩国的潜艇经常在东海潜航,日美还得全力规避误击这些国家的潜艇。所以,东海的反潜战环境非常复杂,实施反潜相当困难。
水雷攻防战
原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部队司令官小林 正男 认为,与中国发生激烈冲突时还要充分实施水雷战。日本判断,中国将水雷当做对抗美国海军的有力武器,正逐步提高水雷战能力。
香港《亚洲周刊》认为,中国方面可利用“迷你”潜艇布雷、扫雷,部署己方水下侦测设备,破坏美日的水下监听网,可有效制约日本先进潜艇的优势。再搭配无人潜航器(UUV)及智能水雷的运用,掌控东海的水下环境,创造有利的战场条件,可为解放军未来决胜东海的“隐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