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运龙——艺坛五杰

  • 互联网  
 
 
 

姚运龙,笔名弘三、扶摇、楚公,字林伯,号弘三法印。1972 年 5 月初 8 生于湖北襄阳,楚都宜城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非遗传承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景德镇珠山八友之一传人恩师王锡良先生。本人自幼酷爱书画,喜爱画人物、山水、花鸟、竹子,更钟情于兰花和兰花的品性,品德及兰花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作品兰花《幽兰清香和君子如兰》《知音知兰》为成名代表之作。被恩师王锡良先生题名为《兰花王子襄阳运龙》。在业内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子、姚运龙画兰花的美意之称。

 

幽兰入瓷魂 君子铸精神

——论姚运龙书画艺术的东方美学建构

艺术评论家故宫博物院:单国强

在当代中国艺术星空中,姚运龙以兰为笔、以瓷为纸,以釉料为水墨,构筑起一座贯通传统文脉与当代精神的美学圣殿。这位自楚地走出的"兰花王子",以三十年丹青岁月,将东方哲学中的君子品格注入笔墨,让幽兰之魂在宣纸与瓷釉间绽放出永恒的生命力。

姚运龙笔下的兰花,是东方美学精神的当代转译。在《知音知兰》中,他以篆籀笔法勾勒兰叶筋骨,行草意趣点染花瓣气韵,使"清、幽、贞、静"的君子品格跃然纸上。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孤芳自赏,其《幽兰清香》系列以满构图打破陈式,通过兰丛的疏密聚散构建视觉乐章——浓墨重笔处若《离骚》之慷慨,飞白留空处似《诗经》之澄明。这种"写兰即我"的创作境界,将郑板桥"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的审美历程,推向"物我两忘"的哲学高度。在业内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子、姚运龙画兰花的美意之称。

 

艺术家对兰文化的深度开掘,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修辞系统。他提炼出"三幽美学":以幽香喻品德,通过水墨氤氲表现香远益清的生命张力;以幽雅塑风骨,借兰叶的刚柔并济隐喻文人风仪;以幽美铸魂魄,在空谷佳人的意象中投射家国情怀。这种从形到神的升华,在陶瓷艺术中更显璀璨。《君子如兰》瓷板画以釉里红勾勒兰姿,青花渲染幽韵,经 1380℃窑火淬炼后,呈现出"墨在釉中舞,色从火中生"的奇幻效果,使兰的君子品格获得物质永恒性。

姚运龙的艺术突破,在于贯通书画与陶瓷的媒介界限。他在景德镇传承"珠山八友"文脉,创造性地将宣纸上的水墨语法转化为釉下彩的语言体系:以瓷胎为宣纸,以钴料代松烟,利用釉料流动特性实现"窑变写意"。青花《空谷幽兰》天球瓶,以分水技法呈现墨分五色的细腻层次,瓶身曲线与兰叶弧度形成天地共鸣。这种"泥火重塑水墨"的探索,使兰文化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空间,在当代语境中完成传统符号的创造性转化。

 

从襄阳画室到景德镇窑口,姚运龙始终以兰为舟楫,摆渡于传统与现代的美学长河。他的艺术实践印证着"一花一世界"的东方智慧——在幽兰的俯仰之间,我们既看见郑思肖"露冷风清香自老"的文人风骨,更遇见当代艺术家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解码。当兰香渗入瓷肌,当君子品格化作永恒釉色,这便是中国艺术精神在新时代最诗意的栖居。

评论:单国强

2025.5.23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