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是利好为什么股市还跌跌不休?

  • 未知  

新股发行是利好为什么股市还跌跌不休?

对于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这一问题,很多官员说新股发行是利好,是增加了更多优质股票的入市,让投资者有了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新股发行是真正的利好的话为什么每次大规模发行新股都必然导致股市的大跌呢?为什么股市跌的受不了了管理层都会采取停发新股这一政策呢?很简单再傻的人也知道当前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是利空,是抽血。

我们把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比作一个大容器的话,在没有新股发行的前提下,股市自然下跌,跌到一定程度都会止跌。比如现在2000点的位置,入市资金和抽离资金会形成一个平衡,那么这个容器里的水就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

假如这个时候我们重启新股发行对市场而言是一个公平交换的行为的话,即从市场抽离多少资金,相应的就会增加相等市值的股票。那么这个市场就不会跌也不会涨。

现在的问题是每逢新股发行股市必然大跌,问题很简单当前的IPO根本是对市场的掠夺,而不是公平交换。

在当前估值环境下,中国股市的IPO必将不是一个公平的市场行为。很明显在当前市场估值下的新股发行,都是一个批发亿万富翁的行为。任何到这个市场上市的企业都能实现乌鸡变凤凰。即原本价值一元钱的资产,一上市就会变成几元钱甚至十几元钱,几十元钱。所以即便新股上市,大股东现在不变现,也有将来变现的预期。所以新股发行必然导致股市的下跌。同理任何一个离开这个市场的企业,都会实现其价值回归,这也是为什么股民害怕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同样的股票留在二级市场,他都会有几亿甚至数十亿的市值,而退市这些市值将灰飞烟灭。ST长油进入退市整理板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如何实现新股发行买卖双方的公平?

一种思维就是直接市场化发行,不管指数的涨跌,直接宣布一下发行300家,直接让指数跌下来,形成真正的市场调节。那么股价一步到位,投资者将买到最廉价的股票,当然买的没有卖的精,上市发行如果股价太低的话上市公司将主动停止上市,从而形成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调节。那么这种方案可行于否呢?去年的6.24股市大跌就是对这种政策的预期,结果政府和投资者是无法承受这种局面的。

那么渐近式的下跌让投资者买到越来越有价值的股票是否可行呢?显然持续六年的下跌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结果并不乐观。因为我们现在的新股发行,只要股价一天不跌到完全市场化的水平,每一次新股发行都是要上市的公司和市场的不公平置换。于是越是渐进式下跌,二级市场投资者遭遇的越不公平。这是一个和影子赛跑的过程,越跌股市越没有信心,股市下跌空间越大。结果股市问题就象摊大饼原来问题的市场可能只有几百家,而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可能成为数千家。

另外一种思维是在保护投资者前提下,实现公平的新股发行。这里有两个方案。

一种是政策托市,把当前2513家上市公司股价保持在2100点以上。在此基础上,重建新市场,市场化发行新股,首批发行300家。让新股实现真正的市场化定价。让未来的新股发行做到公平。这个需要巨大的资金托市,而且会导致投资者卖出老股票买入新股票。因为需要巨大的托市资金,而且托市后还面临着老股票如何向新市场转轨的问题,操作难度比较大。

还有一种方案是,在承认当前股市估值的前提下,根据国情调整新股发行方案,通过垫高发起人股东成本,实现投资者和发起人股东之间的公平。因为中国股市的市场定价是相对高估的,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市场总市值不再缩水,不让股市继续下跌,就必须承认当前股市的高估值。

比如企业的借壳上市,就基本做到了发起人股东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一样的成本。

新股发行,垫高发起人股东成本也可以这样。简单的说,如果经过测算认为市场高估了30%。那么新股发行1/3按市场询价网下发行;2/3按发行价的70%折价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市值配售。这样中签的投资者就有30%以上的赢利预期。

发行后,发起人股按照10:3的比例进行缩股。因为市场高估了30%,企业上市直接抛出的话将至少有30%的无风险套利,进行缩股后就会垫高其成本,减少其无风险套利的冲动。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实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调节。让企业上市也面临风险。总之就是通过垫高发起人股东的成本实现流通股东和发起人股东的相对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股发行环节避免股市因为IPO严重失血。

通过垫高发起人股东的成本,实现新股发行发起人股东和流通股东之间的公平。从而实现股市的良性运转,在股市良性运转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政策市向市场市的转轨。

股市的黎明乱糟糟

新股密集信披制约反弹展开

传媒中国股评:新股发行是利好为什么股市还跌跌不休?,转载请注明本文网址。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