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儿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 南方都市报
不能天天睡到自然醒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我这么说的话,跨境学童的家长可要抽我了,但我真心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几岁孩童打着无精打采的哈欠、睡眼惺忪地躺在妈妈的小拖车上奔向口岸,再恹恹欲睡地排队过关,真是件无比可怜的事情。在我短暂的跨境上班期间,最让我小心脏受不了的不是每天早上要提前两个半小时把自己扯起来,而是刚刚描述的惨兮兮的场景——总让人心情糟糕。
香港幼儿园,其实对很多深圳妈妈而言并不陌生,要么自己的宝宝,要么身边朋友的宝宝,总有那么几个是在对岸上学的。其他妈妈基于酸葡萄,不,知行合一心理,会问:香港的幼儿园到底好在哪里,值得让孩子遭这份罪?
问得好,就是啊,好在哪?好在香港幼儿园无论对于哪个阶层的内地人,从功利的角度来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尤其对贫富两端而言——当然首先,娃必须是在香港生的。
香港的幼儿园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企业所办的私校,另一种传统上被称为公校,实际上也是自负盈亏的,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非牟利学校。港人或跨境学童可直接报读非牟利学校,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还可申请学券或学费减免。所谓“学券”即香港政府给予中下阶层家庭孩子的教育补助费,领取学券后幼儿园的花费就相当低了,每个月只需缴纳一两千甚至几百港币。
然而公校有个问题,就是它们是母语(广东话)教学的,对于追求更高大上的双语教学的家长显然不合适。这时候教学方案更自主的私校闪亮登场,它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较高的师生比让虎爸虎妈们两眼放光。一分价钱一分货,私校的学费一般会超过港府定的限额而不能获得补助,尤其是知名幼儿园学费每个月更以五位数计。不过你得分析富人的心理,能花几千块买奶嘴的人根本不在乎花几十万让孩子读幼儿园,比起内地的国际幼儿园香港幼儿私校更成熟、性价比更高不是?
当然对于名额有限的名校而言也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它的面试之严苛和难以捉摸让公校的“面试”就像儿戏。据前同事Maggie所言,为保证一击即中,她儿子Lucas申请名校前一年便开始准备面试,练习英语、练习算数、练习智力游戏、练习跟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成拼图,甚至连父母的简历都得好好准备。大概在虎妈Maggie的眼中应是:早起的鸟儿不仅要吃虫,其他争虫吃鸟儿也得一并干掉!
策划统筹:马凌 周吟 王相明
采写:南都记者晏婵婵 见习记者 林嘉文
图片:由香港“要有光”社会企业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