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联手 2014中俄军事演习让国人精神抖擞

  •   
新华网上海5月23日电题:配合默契 协同密切——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演联合导演部和联合指挥部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

5月23日,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实兵演练在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空域全面展开。与前方海上参演舰队的紧张行动不同,坐镇后方岸上指挥的联合导演部和联合指挥部,镇静若定。

走进用海洋迷彩帆布伪装的联合指挥大厅,一部部红色的军用电话不时响起,分属于作战、情报、通信、气象等不同编组的中俄双方指挥员,紧盯着大厅前方实时显示各参演部队动态的大屏幕。

在联合指挥部,记者采访了俄方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辛科海军上校。

“因为双方在岸上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得非常仔细和认真,今天在兵力指挥上配合默契,没有遇到难点。我要对指挥部的军官们提出表扬,双方军官在相互理解上能够迅速达成共识,这种良好的协作关系一直延续到目前在海上的人员。”辛科说,“这次演习的最大目的,对俄方来说就是进一步加强与中方的兵力合作,特别是相互之间在海上和指挥所的兵力协同与协作。”

“虽然双方海上舰船的动作和行动越来越复杂,但双方协商问题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越来越短。”辛科认为,通过历次海上联合演习,俄中双方之间的合作、信任和理解会进一步提高。

在联合导演部,中方导调组组长王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今天演习过程中,双方协同很默契。根据海上实际,联合导演部两次临时调整计划,设置突发情况,双方处置都很及时,过程也很顺利。”王超说,“尤其在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上比以往有了提高,联合导演部和指挥部通过音视频,能够全程掌握海上演练情况和实时态势。”

23日的演习课目包括联合护航、联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联合查证识别和联合防空,以及联合对海突击演练。

“各个演练课目基本上衔接在一起,没有缓冲和喘息时间,不仅减少了海上航渡时间,提高了时间利用率,对参演舰艇而言也提高了强度和难度,要求对演习计划熟练掌握。”王超说,但演习过程和预计时间基本吻合。

演习期间,双方还利用直升机互降时间,各自搭乘记者到对方指挥舰上采访。王超认为,第一次组织这样的行动,体现了双方的高度互信。

除了控制演习节奏,出情况进行导调,让联合指挥部的指挥员解难题外,联合导演部的职责还包括指挥“蓝军”兵力与“红军”进行对抗。

“‘蓝军’分布比较广,但他们能够克服气象条件制约,做到按时按计划就位。”王超说,“今天的演习中一个机场气象条件比较差,还有雷雨,及时启用了备用机场,确保了演习过程的良好衔接。”

王超表示,今天红蓝双方演习攻击的结果,还要等双方要素报上来后才能综合判定。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