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独行男徒步长江 历时5个月到宜宾
- 互联网
据了解,长江航运公安局黄石分局55岁的退休民警郑学军曾是航运部门职工,与长江打了一辈子交道,郑学军说,他此次长途徒步之举是想看看自己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长江全貌,同时,沿江考察整理记录,为保护长江水资源提供珍贵的图文资料。
2013年12月30日,长江航运公安局黄石分局55岁的退休民警郑学军从长江入海口—上海市吴淞港开始了他独自徒步长江行的旅程。2014年5月30日,郑学军经过2946公里长途跋涉,抵达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历时5个月,他圆了一个梦。
55岁独行男徒步长江 历时5个月到宜宾
圆梦:
退休老民警踏上“征服”之路
5月30日早上9点,宜宾合江门码头,一个背着硕大行囊的汉子正在眺望三江汇合口的雄姿。行囊后面贴着一张红色的标语,上面写着:“珍爱生命源,情系母亲河。”这就是郑学军,他曾是一名长江公安。 因为职业关系,他对长江有着特殊情感。退休以后,他难以割舍这份感情,梦想着在有生之年,能为保护长江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这个梦想,郑学军决定开始一段徒步旅程,他要看一看长江的全貌,观察沿江水质情况,了解沿岸风土人情、生态环境、非法排污管道,“我在航务局干了一辈子,我的忠诚就是对长江的忠诚。
”郑学军表示,他要通过实际行动,宣传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环保,并将沿途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后交给相关部门,以体现他“对长江的忠诚”。
独行:
150多天徒步远行2946公里路
一个近20公斤的行李包,装着睡袋、被褥、旧球鞋,还有一些必备的食品、药品,一台相机,以及平板电脑和笔记本,还有那面红色的标语,这就是郑学军徒步长江行的全部装备。
“每天至少徒步行走25公里。”郑学军说,他从上海到南通、太仓、常熟、张家港、镇江,再到南京、芜湖、安庆、九江、黄石……郑学军每天日出而行,日落而歇,“最难受的是孤独,最怕的是走错路。”
2014年春节,郑学军是在路上度过的。他回忆,大年三十那天,他正好抵达芜湖。他和芜湖公安分局繁昌派出所的值班的民警一起在江中的趸船上看了春晚。新年钟声敲响时,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互道平安。他记得,当时江面上寒冷的江风从耳边呼啸而过。
大年初一天刚亮,郑学军又背着背包,在漫天大雾中,摸索着朝他的下一站进发。“沿途,能步行的地方都是步行,只有遇到隧道、无路的深山等禁行地段,才会坐车。”
“曾经一日行走49公里路,也曾露宿街头,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没有想过放弃。”郑学军表示。
感受:
沿途的见闻 交织着悲喜
谈到旅途中的感受,郑学军有些动容,尤其是讲到许多化工厂直通长江的排污管道,他就倍觉心痛。“沿途,我看见过很多污水处理厂,其中有的被荒废了,有的完全没有发挥作用,环保这条路,还很长。”
郑学军沿途拍摄了大量“三非”(非法排污、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的照片,他说,这些做法会破坏生态环境,他很难过。郑学军认为最壮观的是三峡景色,让他震撼,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大坝建设,都让他觉得不枉此行。
“独行侠”郑学军的行为得到了长江航道公安局各局的倾力支持,在航道公安局内部网络上,民警们听说“郑学军到我们地界了”,都主动给他送上一些食品、药品以及水等生活物资,为他提供休整场地。每个航道派出所还给他盖章开具抵达证明,给他的徒步考察增添了一份依据。
“每到一个长江航道派出所地界,他们都给我盖一个章,并写上寄语。”郑学军掏出一张两米长,半米宽的白色亚麻布说。他仔细地解开亚麻布上精心包裹的塑料袋,上面盖满了各地航道局派出所的公章,写满了祝福语。数了数,宜宾派出所是第80个。
壮举:
一个长航人对母亲河的爱
用双脚“丈量”长江的旅程已结束。一路上,郑学军拍下数千张照片,也写了厚厚一本日记,记录着长江沿线的情况。郑学军称,他准备将所有的材料整理起来,上交相关部门。
一张黑黑瘦瘦、朴实的脸,衣着简朴,一双备用的解放鞋,还有简陋的徒步装备,不熟悉他的人恐怕很难想象他竟是从上海一路“走”来的。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曾因患多种疾病提前病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和锻炼才慢慢恢复过来的人。
在长江航道局泸州分局宜宾派出所里,郑学军说一路考察,情难自禁,潸然泪下。这份感动,是因连日的孤独与辛苦?还是着急于对母亲河的保护迫在眉睫?或是感动于一路上众人的支持与关心?
长江航道局泸州分局的领导认为,这是一位长江航道人对母亲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