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旧的毛泽东:与家乡故交张维的友情

  •   

  本文是张维夫人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作,选自《毛泽东在上海》,原标题为:《毛泽东与张维的友情》,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在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100周年之际,回忆毛泽东同志关心知识分子、老朋友的深情厚意,回忆他亲切会见和多次函(电)张维,关怀我们全家的情景,使我们再次受到教育和激励。

  “毛泽东要张维和赵祖康留在上海”

  张维,字楚珩,1898年生于湖南浏阳,是毛泽东的老朋友。他年轻时就读于湖南湘雅医学院,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国长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张维学生时代,就同毛泽东相识了。经常与毛泽东、杨开慧在清水塘见面,谈论时局和学生运动。五四运动蓬勃开展,张维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一伟大运动,担任了湘雅学生会会长,并被推选为由湖南中等以上学校派代表组成的湖南学生联合会首任会长。当时,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发动学生罢课,反对军阀张敬尧,开展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湖南学生在毛泽东领导下,向当时的北平政府发电报,要求撤销张敬尧之职,组织了赴京“驱张请愿团”。张维和他的同学李振翩,作为湘雅的学生代表,同其他各校代表在武汉集中时,一致推选毛泽东为“驱张请愿团”的团长。在学生运动期间,湖南办起了《新湖南》杂志,张维是创办人之一。但是他和几位朋友对杂志办不太好,就写信给毛泽东,邀请他来担任主编。后来在毛泽东主持下,《新湖南》办得很有声色,对湖南学生运动,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后,这份杂志改名为《湘江评论》,在毛泽东主编下,成了一份闻名全国的杂志。

  张维自湘雅毕业后留学美国,在哈佛大学攻得硕士学位回国时,正值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当时在国民党内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张维与毛泽东重逢后,结合专长从事公共卫生医疗工作。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统一战线,毛泽东介绍张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此后便是一别多年。

  1945年,毛泽东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当时张维在重庆。毛泽东在国共谈判紧张、繁忙的间隙,挤出时间在中共驻重庆办事处邀见阔别了近20年的张维。他们老朋友久别重逢,格外高兴。他们回忆过去,互道别后思念,展望祖国的未来,交谈近一个小时。在谈话中,毛泽东曾征询张维,是否一起去延安?张维说:“这次恐难成行,但我会为着中国人民的卫生事业努力做自己的贡献的。我盼望着与你再重逢。”毛泽东说:“好!我们一定会再次重逢。你现在不能去,但同样可以为人民的卫生事业做些工作。”果然,在张维转赴上海担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业务委员会主任期间,以该总署章程中可利用的条款,组织了一批美国援华药品,装上几艘民船,亲自护送到新四军所在的江阴地区,解决当地军民所需药品燃眉之急。以后张维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旧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极难开展,他对当局的腐败和不支持公共卫生工作很不满。经多次提出辞呈,终得离任。而后拟绕道去解放区。就在这时,在张维身边工作了多年的几个同事,向张维转达信息:“毛泽东要张维和赵祖康留在上海”。上海解放后,才知道这同事中有二位原来是工作在张维身边的中共地下党员。赵祖康与张维是朋友。张维担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期间,他是上海工务局局长。他们两人一起留了下来。

  上海刚解放不几天,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干部崔义田是上海解放后第一任卫生局局长,后升任卫生部副部长。他向张维自我介绍后,讲了来意。他说:“我是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来看望、问候您的,毛泽东同志邀请您出来工作,并让我先听听您的意见。”张维见到毛泽东派来的代表,很感动,说,“我很高兴接受毛主席的邀请,也很愿意在有生之年为人民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于做什么工作,我想主要为培养新一代公共卫生人才出力。本来我准备回自己的母校——湘雅医学院,但也可以留在上海。请你转告毛泽东同志,由他定夺好了。”不久,张维接到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通知,请他出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系主任,并明确为一级教授。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