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原测海天——海军某部加强部队建设记事

  •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6月10日电(孙芳、王建伟)驻守于中原腹地的海军某部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50多年来,虽经历多次调整转隶,但一茬茬官兵在“扎根中原、胸怀使命、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精神引领下,留下了一串串放眼海天的铿锵步伐……

    文化铸造忠诚品格

漫步于部队营院,“廉政大道”“精武大道”“战斗走廊”“荣誉走廊”等一个个透露着浓郁军旅文化气息的景观,让这个花园式营区平添几分温馨。

协理员景耀深有感触地说:“先进军事文化是军队前进的号角和火炬,能产生比武器更锋利更持久的力量。”

近年来,这个部队着力打造特色先进文化,使之成为引领激励官兵忠诚于党、自觉奉献、建功立业的强大力量源泉。

每季度一次的“科技讲坛”中,他们都会邀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做前沿知识讲座,启发官兵创新思维;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让官兵充分交流创新体会;设立“科研奖励基金”,激励大家在“奇思妙想”中实现梦想;组织官兵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大家谈活动,进一步坚定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动力。

副科长张友伟2000年军校毕业,被分配到这里工作。刚报到,老同志就把他带到扎根林前,给他讲起了每棵树的主人的故事,让当时还不太情愿到这个小地方工作的他暗下决心,不干出个样,决不走人!

如今,他当年亲手种下的扎根树已经长到碗口粗。他说:“是当年前辈们创建的扎根林,让我坚定和树比着成长的决心。”

    积极建设美丽家园

2007年5月,部队营区道路进行拓宽。消息公开,有的感到任务量大,承包给地方施工单位建设既省事,进度又快。有的则认为,请地方施工单位所需经费多,也给单位保密工作增加压力。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租用必要设备,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官兵自己动手搞建设。施工开始后,领导扛着镐锹,带头挖地基、运沙石、铺路面,经过1个多月苦干,一条宽6米、长240余米的水泥路替代了过去的土路,结束了官兵雨天出门一脚泥的历史。

2013年3月,中原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他们也掀起了一股营院绿化美化建设的热潮。从铺地砖、种花草到硬化路面,官兵们在完成战备值班任务的同时,利用训练间隙和双休日,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使营院面貌得到彻底改观。他们还在边角地带开设了“晨读亭”“英语角”等活动场所,为官兵开展业余活动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场所。

近年来,这个部队先后新建了图书室、储藏室,购置饮用水净化设备,解决官兵看病、子女入学入托等难题20余个,为官兵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好环境,不断激发官兵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热情。

    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营区“精武大道”上,位列第一的是戴着一副眼镜、看似文弱书生的曹冬冬。他2次荣立三等功,6次被上级评为训练先进个人和专业技术之星。

2010年,曹冬冬作为技术尖子参加比武。那段日子,100多万字的资料,厚厚的10多本书被他翻得起了卷。为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他全身心投入训练。三伏天,他一头扎入训练室,没日没夜地练,为了方便,他干脆把凉席拿到训练室,累了就躺一会儿,醒了接着再练。正是凭着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他以绝对优势捧回了冠军奖杯。

“曹冬冬登上‘精武大道’,是部队聚焦中心、激励官兵提升‘站岗放哨’能力的实际举措。”科长史进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他们着眼任务使命,深入开源挖潜,用荣誉激励官兵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了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后来,曹冬冬成为部队的“武教头”,他把积累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并手把手从零教起,不厌其烦就如何快速提升业务实操能力进行全员培训。最终,他们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获得团队第三名的好成绩。

“拿到团队名次比个人拿到冠军更有意义,自己更有成就感!”曹冬冬高兴地说。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