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上海灭麻雀:580万人打死62万只

  •   

  原标题: 那些年,我们一起搞卫生(组图)

  

  

  2012年是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第60个年头,那些年全民动员搞卫生的往事老上海人想必不会忘记。195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除四害》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当年消灭麻雀是上海“除四害”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活动,大家敲锣打鼓,用“轰、打、毒、掏”的综合战术,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当然,这也是爱国卫生运动中走过的一段弯路,不过“除四害”活动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搞卫生原是防细菌战

  当年为什么要全民动员搞卫生?搞卫生又为什么要和爱祖国联系在一起呢?这就要从解放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说起。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1952年1月28日开始,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发现有敌机投下的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同年2月29日至3月5日,美军飞机侵入我国东北上空,撒下带有细菌的昆虫、树叶等动植物达40多次。对此,我国卫生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专家组成了调查小组,亲临现场采集样本,经鉴定,这些昆虫样本上都带有能导致恶性传染病发生的细菌。也就是说,美国侵略者实施了细菌战。后来,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等7国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于是在3月14日,当时的国家政务院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中央防疫委员会主任,毛泽东主席还专门题了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接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就这样在全国开展了起来。

  其实上海一解放,上海市政府就开始着手建立群众性卫生运动的组织体系。1949年5月30日,陈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签署的军管会卫字第一号布告,就是预防夏令传染病。当时上海地区最厉害的传染病是天花和霍乱。陈毅和粟裕下令部队医务人员参与、组织300多支防疫注射队,为广大市民接种疫苗,及时遏制了霍乱的流行。为了扭转上海地区的卫生状况,1950年1月,成立了上海市清洁委员会,由时任副市长的潘汉年同志担任主任委员。上海的清洁卫生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扫除成为上海市民经常性的集体活动。

  在抗美援朝反细菌战的时代要求下,上海市的清洁卫生运动改为防疫卫生运动,大扫除也升级为消灭病虫害,进而又提升为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1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上海市爱国卫生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上“运动”这个关键词,就是要号召和动员广大民众来参与这项持续而有声势的、利国利民的、改造中国的卫生工作。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