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欲拓市场空间

  •   
当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的年化收益率出现下降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正在以较高的年化收益率作为广告卖点吸引客源。而业内人士认为,在理财方面,保险产品本身与“宝宝”有很大区别,不能将其单纯看作获得理财收益的工具,对此应该抱有谨慎态度。

进入6月,多款互联网“宝宝”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跌破5%,且还有其他同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呈现下滑态势。有统计数据显示,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4%的产品已经超过了产品总量的四分之一,收益率超过5%的货币基金数量已经低于10款。

而一些保险公司在网上推出了强调年化收益率卖点的产品。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网络上发现,这类保险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5%以上,一些甚至达到6.8%。个别保险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仅设定为1元。

某款在天猫商城上销售的万能险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6%,接近余额宝顶峰期间的收益率,最短31天即可领取,保单前3年最低保证年化结算利率2.5%,31天预期年化收益4%,91天预期年化收益6%。从网页反映的情况来看,该保险的销售数达到数万笔。在淘宝保险页面,类似的保险理财产品多达35款。

据淘宝页面信息,这些保险理财产品中大部分的保险期相对较短,部分产品的保险期一栏未作标明。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宝宝”收益的日渐下滑,一些人会有调整理财方式的想法,这个时候推出的互联网保险产品试图对接这类需求,于是突出超短期和低门槛的卖点,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时,应当仔细阅读相关说明,尤其不能将预期年化收益率等同于“保本收益率”。

某中型保险公司电商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在互联网上销售的理财保险,多数没有对投资方向进行披露,有相关披露的,也会在字体、字号、位置等方面有所不同,消费者在选择时忽略掉风险警示等说明的可能性较大。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购买和理赔等流程都需在线完成,程序简单,但可能出现误导或不实的情况。很多这类产品在强调年化收益率的噱头,却并没有着力推荐主险本身的保障功能,客观上可能会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预期的高收益上,忽视了保险本身的作用和高收益下蕴藏的风险。

有专家指出,网上保险理财产品一般不会注明具体的投资标的,结算利率一般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披露。消费者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理性、谨慎地选择此类保险产品,且以投保作为主要目的,不宜将保险之外的附加功能单纯看作获得理财收益的工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