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大师》:只有笑点故事欠奉

  • 互联网  

这是一部只由一个演员撑起来的话剧,不过是通兑在了大银幕上,在银幕上使用了大量的舞台语言,还搬来了舞台的夸张布景。原来在舞台上能抖的包袱在电影里也同样奏效,故事则讲得一般。

话剧味儿的电影怎么看都有些造作,就像国画画师用水墨演绎了油画“蒙娜丽莎”,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画风有些不太对。2010年俞白眉编剧的话剧《分手大师》在小剧场颇受欢迎,当《分手大师》改编成电影,观众与舞台之间靠想象维系的距离感突然变得真实可触,这时候任何热烈的爆发、大声的对白、夸张的肢体表演都显得怪异。所幸演员有足够的个人魅力,能用零星的笑料披挂成一部完整的电影,掩盖了编剧视野的局限和导演个人能力的捉襟见肘。说它“不像一部电影”实在有些刻薄,《分手大师》有足够的热情尽可能丰富多彩地去呈现一对儿孤独的青年男女如何在爱情的迷思中成长,结果有没有做好只在能力有大小。

与话剧版的男主演曹云金不同,邓超把这场戏变成了自己的个人秀。他以数十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出镜,或疯癫或忧郁或二皮脸,几乎将所有可能涉及的人物类型都演了一遍,过足变装瘾。邓超的演技在此可能达到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他一个人承担了叙事、推进故事进展和抖包袱的任务。“成功大师”原本可以成为与邓超互相辉映,演员本身显然不够自信,对手戏差强人意。杨幂饰演的女主角存在感接近于无,这显然不是她的问题,剧本将她刻画成一朵扁平的花饰,导演对于女性角色的把控也力不从心。保镖老六倒是比在话剧舞台上更能展开拳脚,多数时间他都充当着喜剧电影中的黄金龙套,反而抢走了第一、二配角的戏。

匪夷所思的一段戏是对“成功大师”家巨型鱼缸中的鲨鱼的描写,带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如此戏剧化的隐喻与偏向写实风格的电影嵌套在一起,既格格不入,又浪费时间。梅元贵与大鲨鱼的跳舞完全是从舞台戏中生硬剥离下来贴到银幕上的,导演似乎想要通过这段舞蹈体现出一些诗意,暗喻成功大师的嘴脸,甚至这座城市残酷的真相,不过作为观众我诚恳地认为与其用动画做一头无用的鲨鱼在此拖延时间不如短平快地讲故事。前面的情节都已经交代得那么清楚了,观众是有多么鲁钝才需要靠一头虚拟的鲨鱼来总结主题思想?不过另外一段从舞台直接搬运过来的戏却相当有趣,成功大师在办公室拉开工地背景的幕布与自己的夫人打视频电话,这显然是舞台的做法,但却成功地营造出了讽刺的效果。

能在如此奇异的导演思维执导下,将如此充满迷思的剧本演绎得既不令人发困,也不觉得讨厌,还能不断提供果真能逗笑观众的段子,已经是十分难得。更为难得的是没有穿插什么老掉牙的段子,邓超也从未如此大篇幅地使用金凯利式的表情表演搞笑,他在演艺方面的天赋与导演方面的才能远远不是同一个量级。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