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产片“半年”考核 票房成绩48略输好莱坞
两部大片的分账比较
中国电影市场就像一个大的考场,“国产片”和“进口片”(其中主要是“美国片”)就像两群来自不同区域的考生,人数和实力都不一样,但每年都在这里举行会考。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50分就算及格,达到60分就算优异,因为你得60分,就意味着对方只能得40分;你得100分,就意味着对方是0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国产片阵营里有《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北京爱情故事》这类“奇迹选手”,导致其总成绩达到惊人的62.5分(即占比62.5%),优势极大。但第二季度,《同桌的妳》虽然超过4亿成绩不错,但进口片阵营里来了《X战警:逆转未来》、《哥斯拉》、《变形金刚4》这种“变态选手”,导致它们在最后时刻上演“绝地反击”。最终“半年考核”显示:国产片总得分48分处于下风,进口片以52分反败为胜。
国产片虽然在最后时刻被翻盘,但上半年它们在“政治觉悟”(国家政策)、“优势科目”(喜剧、爱情等类型片)等各方面均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同时还有一批年轻的“种子选手”(即新导演)加入会考阵营,新的希望冉冉升起。2017年,中美或将就引进片的份额问题启动第二轮谈判,根据协议中国市场将放得更开甚至全面放开,届时无疑将有数量庞大的“美国片”涌入国内,“国产片”压力山大。
现任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尽管离2017年还有三年多时间,但中美电影的竞争已提前进入白热化阶段,2014年将成为鹿死谁手最关键的一年。而从今年“半年考核”的成绩来看,国产片虽然总成绩不如人意,但还是有巨大潜力,下半年或后面几年该奋起直追了,否则三年之后将被“美国片”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好莱坞大举进攻中国 2014成抢占市场关键年
尽管现在离2017年中美就引进片份额问题启动第二轮谈判还有将近四年时间,但2014年却成为中国电影市场“鹿死谁手”的“最关键一年”。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在同记者的一次谈话中透露他的真实想法:那就是2014年之前,人家根本就没太把中国市场当一回事儿;现在看到这个市场庞大了,他们开始集体发力,意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甚至独霸天下。
如果说这一判断带有主观臆测的成分,那不妨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十年之前的2004年,中国市场的年票房约为15亿人民币,银幕数不足2500块,分别大致相当于北美市场的1/40和1/15——美国的年票房和银幕数很早就到了100亿美元和40000块这个量级。2014年,中国的年票房有望达到280亿人民币,按照目前的汇率约45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市场的一半;银幕总量已经突破20000大关,已经到了美国的一半。
2012年之前,美国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仅为13%,2010年的《阿凡达》在中国卖了13.8亿人民币,实际上它也就拿走了1亿多一点,约为1600万美元,约占其总投资的9%——其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2012年之后,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票房分账比例提高至25%,目前正在国内热卖的《变形金刚4》首周末4天即取得7.2亿人民币,总票房姑且只按13亿估算,它可以拿到的票房分成约为3.3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约为7000多万,大概占其总投资的1/4——其总投资约为2亿美金。
也就是说,以前中国市场只相当于人家的1/40,一部创下票房纪录的大片只能在这里收回1/20投资;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接近人家的一半,一部即将创下票房纪录的大片可以在这里收回1/3投资。更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还在高速增长当中,五年之后就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根据2012年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引进片份额或将于2017年之后进一步放开甚至是全面放开。
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电影人就算全是傻子也会明白这个时候必须全力以赴进军中国,才会机会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可好莱坞电影人没有一个是傻子,所以他们全来了。美国片大举进军,国产片如果在第一年就被打了个“下马威”,那往后就不好翻身了。这就像高中三年一样,如果高一就成绩垫底,高二高三学习起来将举步维艰,最终高考也成了问题。所以张宏森才说,2014年是中美电影竞争鹿死谁手“最关键一年”。
下一页:国产片上半年票房成绩48分 好莱坞二季度“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