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敬明和他血肉横飞的《小时代》

  • 互联网  

7月17日,由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3:刺金时代》将在全国公映。

也许影评家和网络上的朋友对于某一个话题并不会有太明显的厌倦期,所以他们对《小时代》和郭敬明的怀疑议论,从第一部铺天盖地的“恶俗”,到第二部众口一致的“无聊”,等到了这一部,大家似乎都不想再当“被郭敬明用来炒作电影的炮灰”,可也并不能抑制对郭敬明和他“拜金”电影的厌恶,给它刷负分的人依然前赴后继。


可以说,郭敬明用了三部电影完成了别人四年的学业。

小编在准备这期《大片在即》的时候,“逼不得已”去回看了身边朋友的“吐槽冠军”《小时代》和它的好兄弟《小时代2》,出乎意料的是,这两部电影小编并不认为比当年自己花钱买票去看的某些国产电影烂,反而某些桥段甚至逼出了小编的鳄鱼泪,这也许说明了一个现象:莫名其妙讨厌郭敬明的人真的太多了!

后来,小编仔细想了一想,为啥很多没看过电影的人都要跟着某些大V刷郭敬明的负评呢?大概就是作为同样出身的屌丝,抱着电脑整天瞎嚷嚷的我们浑噩度日,而郭敬明把“写书”这条看似不赚钱的路变成了金矿,于是人们纷纷诋毁他的身高,他的价值观,他的作品,乃至关于他的一切新闻。在此,小编整理综合了一些关于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的评论,希望各位看官,可以有所收获。

郭敬明和他的小说时代:我把小说向适合改编成电影的路线去写

2003年,《幻城》问鼎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在这之后的10年里,他曾8次坐上这个宝座,而《小时代》三部曲则连续三年蝉联,并创下了总销量超过350万册的畅销纪录——在写书的人群当中,郭敬明肯定是最能赚钱的一个,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个。郭敬明身上的争议,在娱乐化的文学、被名牌奴役的炫富行为、甚至他常被嘲笑的身高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那就是电影《小时代》。

让我们从小说的角度看一下这部电影的前世今生。


《小时代》对于很多90后而言,早已不只是一本小说。

2006年10月,郭敬明作为主编的杂志《最小说》创刊发行,《小时代》便是在这本杂志中连载的长篇小说,由已经成为老板的郭敬明亲自撰写,从2007年11月开始,断断续续地连载了五年。

2010年7月,郭敬明的“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他率领着笛安、安东尼等众多十分年轻的新锐写手,逐渐将自己的出版帝国缔造得日益庞大。

2013年5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文学蓝皮书”称,2012年中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事件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这并没有改变文学作品销售的格局。郭敬明凭借《小时代3.0刺金时代》雄踞畅销榜首,而他的《幻城》、《夏至未至》(2010年修订版)也入榜前20。

而这些就是郭敬明的市场基础,也是《小时代》作为紫红电影的群众基础。如今郭敬明有3000多万的微博粉丝,他利用微博这个武器,以及他天生的辩才,以清晰的逻辑和急速的反应不断为自己发声。如果你有兴趣和耐心去多看几个郭敬明的访问,你会发现没有几个采访者,到最后不对他肃然起敬的,这其中也包括素来以毒舌吃饭的乐嘉。

郭敬明说,在刚开始写《小时代》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已经笃定地看见了它被影像化的那一天:“我是把小说向适合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路线去写,包括人物构架,剧情发展和画面感等等,这样改编起来难度就没那么大。”不过当时,郭敬明可没想过自己要当导演。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