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塘村能否在古村旅游中“破茧而出”?

  •   

三品楼

翰林书乡特色传统主题活动

佛山古村旅游何时有“西递”与“宏村”?

在佛山这个岭南古镇,有多少古村淹没在岭南的烟雨中?一方面工业化与城市化正在侵吞着古村,另一方面古村旅游至今没有找到一条好的路径与成功盈利模式。古村未来的历史文化古迹保护、资源开发、商业运营路在何方?今年国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翰林文化名村——南海西樵松塘村,将举办第二届松塘翰林文化节。松塘村欲借助翰林文化节“破茧”而出,为佛山古村旅游探索经验、寻找模式,成为岭南的“宏村”与“西递”。

松塘村欲借翰林文化节“成蝶”

千年翰林古村松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每年的10月1日至3日,村里都会举办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从去年起更是将为期一日的孔子诞祭祀活动,扩展为为期三天的翰林文化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的热捧。在去年国庆成功举办首届松塘翰林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年国庆,村继续举办第二届松塘翰林文化节。

届时,在松塘村孔圣庙翰林广场,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将带领一众学子、村民代表缓步迈入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孔圣庙,献上祭品,向文曲星像、孔子像、魁星像敬香献果,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祭祀表演文化活动。

孔子诞仪式之后,众多学子们由松塘村长者带领,走青云路,登翰林门。村民和游客均可以按照传统习俗,同众学子一起组成浩大的队伍参与活动。游行队伍一起围绕古村的月池游走一圈,并步入青云路、登翰林门、领取翰林利是,随后还可以在私塾里体验国学讲堂和品尝翰林学宴。

同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翰林文化节将增加“请灯亮智慧”环节。在孔子诞当天,在孔圣庙里,祭祀祈福的同时,学子和游客还可以参加请智慧灯活动;在享用完傍晚的翰林宴后,孔圣庙亮灯,智慧灯可带回家,为书房增添光明与智慧。

翰林文化节已经形成了拜孔圣庙、步青云路、登翰林门,领翰林利是、上国学讲堂、品翰林学宴的节日文化链条与内涵。

“松塘村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宗祠古建筑与深厚的岭南文化、珠玑文化、翰林文化。松塘村拥有的人文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古村中都排得上位。”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促局相关负责人谈到,松塘村的文化面纱揭开后,短时间出现了“松塘文化”现象,前来考察、感受、体验松塘岭南古建筑、翰林文化、古村民俗、人文气息者众多,其中既有学者,也有普通游客。近年来,松塘村也加大了村容村貌的整治,环境的提升,旅游设施配套的投入,作为一个旅游古村,松塘村已成雏形。

虽然松塘村已经名声在外,但是对比国内著名的古村旅游点西递、宏村、周庄、西塘、乌镇,松塘村仍然像呀呀学语的孩子,才刚刚开始学会走路。

佛山古村旅游为何难有成功模式?

“除了松塘村外,佛山还有众多古村淹没在岭南烟雨中。佛山古村资源非常丰富,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成功开发的模式与案例。”佛山一名对古村资源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士谈到,除了松塘村,桂城的叠南茶基村、江头村,九江烟南的烟桥村,西樵百西的村头村、大地村与联新莘村梁家,西樵山上的碧云村,丹灶的仙岗村、棋盘村,狮山狮岭的黎边村、联表东村和西村,大沥高边的璜溪村,里水汤村的汤南村、贤僚三红村、共同孔村西街、逢涌逢西村、麻奢五群、后街村,三水大旗头古村、长岐古村,顺德的逢简水乡等,算起来,至少有20多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佛山古村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独特的建筑风貌,特有的古韵氛围,深厚的文化积淀?

旅游界人士认为,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古村落的景观无疑是一种不可多得?内涵丰富?能较好满足当代都市人景观需求的人文旅游资源?拥有如此多古群落的佛山,至今还没有成功开发一个古村旅游,也没有像西递、宏村这样在全国叫得响的古村,的确是让人遗憾的事情。

古村旅游开发,佛山一直没有停止过。曾经轰轰烈烈的三水大旗头村、长岐古村,最终都归于寂静。旅游界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古村环境容量有限,配套设施不全、当地居民参与不够甚至抵触,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协调较差、遗产资源面临自然侵蚀和风化威胁、开发深度不够,地域文化缺乏深度挖掘、缺乏科学规划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可以观赏、游玩、感受、体验的项目少,游客停留时间短,从而导致有资源价值,难于形成旅游价值与经济价值。

旅游界人士认为,佛山古村旅游资源无法转化为产业,主要原因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历史文化,缺旅游配套。许多古村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浓郁的民俗、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但是由于一直都是以居民居住区为主要功能,不具备旅游功能,导致古村旅游最基本的配套如交通可进入性、停车场、游客服务接待中心、餐饮、住宿、旅游商业街都不齐备,难于成为一个成型成熟优质的旅游景区;二是有资源,缺产品。古村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浓厚的文化,但却没有形成产品线,难于构建产品体系与产业格局;三是难于处理好旅游区与居民区、景区利益与居民利益的关系。与中国众多古村一样,由于居民居住区、生活区与旅游度假区混在一起,古村旅游难于实行现代旅游企业管理,在古村旅游产业发展中,难于厘清旅游区与居民区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古村旅游都是胎死腹中;四是难于找到商业模式。佛山提出发展古村旅游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气候,主要没能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条。古村旅游既不能走传统的门票经济模式,也无法搭建起现代度假产业体系。这是佛山古村旅游面临的共性难题。

古村作为一种珍贵而又脆弱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得到广泛认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的数量和分布越来越少,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佛山也一样,随着佛山社会、经济、工业与城市的发展,许多古村落逐渐消失,城市化和商业化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古村落的灵魂。一些古村落空留一个躯壳、还有一些古村落在旅游经济的驱使下进行重建,但在重建中没有严密的规划,导致现代农村钢筋水泥房与古村古建筑并在一起,这边是镬耳屋,那边是钢筋水泥房,不伦不类。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安蒙曾经谈到:“保护和发展古村落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适度地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合理的。但是,在开发古村落旅游资源时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以不破坏古村落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为前提。”

另外,自然性破坏因素也不可忽略,主要是风雨侵蚀等自然力的破坏? 还有就是生活性破坏,由于社会的进步,居民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居室格局与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古村落里的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有了点积蓄之后便买车盖房,拆开老屋建房?殊不知,现代建筑与交通工具的使用给古村落原生道路和桥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古村落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所使用的新的建筑材料,也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

松塘村能否饮古村旅游头啖汤?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促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古村落是一种不能再生的历史遗存,一旦被破坏,便不复存在。虽然可以仿造,但不能再造,而且仿古、做旧出来的古建筑永远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本身存在着客观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在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为指导,确保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松塘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坚持了“政府主导、保护在先、开发在后、注重规划、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并始终奉行“先保护后开发”的经营理念,没有把松塘村开发的目标盯在短期的商业利润上,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宏阔的历史文化目光,博大的人文情怀,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制定了严谨的先保护后开发的战略,制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先后投入上千万资金用于古民居的维修,用于古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古村的保护力度和品质得到不断提升,于2010年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使得松塘古村落避免了因为短期利润的追逐而完全商业化,失去其作为古村落的价值。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文促局局长、松塘村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梁惠颜表示,在今后的运作中,将继续奉行以下原则: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避免盲目化;突出特色,保护原真,避免城镇化;规范管理,塑造品牌,避免程式化;注重和谐、传承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提高群民参与积极性,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持传统文化氛围,控制游人密度,平衡古村落环境承载力?

计划形成“三书+三礼+三店”的商业模式,“三书”即为私塾、书舍、书院;“三礼”为开笔礼、成年礼、状元礼;“三店”为翰林文化商品店、翰林餐饮店、翰林民宿店。将文学艺术、历史遗迹,岭南古建筑,民俗风情,休闲设施融为一体。

她还谈到,松塘村符合R——P共生模式。其资源与产品共生情况比较好,资源品味高,具有较强吸引力,不需要大规模开发,就可由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由内部入手,加强管理,做好规划,挖掘资源,优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在保护与保护过程中重视当地居民的利益,发挥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资源优势,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最大限度为旅游者提供参与体验的机会。深度开发古村落旅游产品与商品,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高度密集的产品序列,有利于游客在短时间内,享受高品味、多样化旅游产品。根据古村的文化精髓和文化主脉,分清产业与古村之间的关系主次,促进古村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商业模式方面可以走培训班+特色项目+商业+餐饮+民宿的模式。

私塾项目利用松塘村的宗祠或空置房,办私塾学堂,通过短期体验班与周期培训班双结合实行运营;书舍项目则利用松塘村的宗祠或空置房,办书舍,同时旁边设立书屋。通过短期体验班与周期培训班实行运营;书院项目则利用松塘村的宗祠或空置房,办一间书院,用于研究学问与开展论坛

根据学校与市场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开笔礼、成年礼、状元礼。翰林文化商品店是利用村里的宗祠或空置场所,专门出售复古与翰林文化有关的商品,包括文房四宝,书画诗词、古书、古玩,以及服饰等;翰林餐饮店则按推出独特的翰林宴;翰林民宿店。利用村里的闲置场所,或村民的闲屋,办15至20间民舍,一方面增加旅游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入住古村,培训班学员住宿问题。

通过松塘古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保持村落的和谐稳定,同时旅游收入又可以反哺文化遗产保护,使古建筑得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另外,将现代化高品质服务,引入回归传统的度假模式中去。由历史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群、艺术表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文化内涵、风格、古韵氛围等组成的松塘村的综合景观体。

西樵山文促局相关负责人谈到,古村,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居住理想和生活态度,代表的是原汁原味的活生生的文化,代表的是美观实用的公共建筑和民居,它传承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等价值。松塘村通过以上项目的建设,让游客从现代都市喧嚣中走出来,进入一种田园牧歌那种恬静,到古老的空间去感受古村、流水、小桥、人家、宗祠、和谐的情调,从审美的愉悦中得到心灵的满足,真正领略到岭南文化与翰林文化的精髓。

相关链接:松塘村的历史文化

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始祖区世来(宋朝儒士区桂林之子)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松塘,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0年12月成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被专家誉为“后珠玑巷”。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可以依托珠玑文化,在池塘上演一场大型室外实景创意演出,再现珠玑巷人南迁的历史与场景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光荣之家”。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门楼巷名、村训格言,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赋咏松塘古八景的《松塘古名胜纪》等古人的遗墨瑰宝,保存完好。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