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市场大了什么鸟都能长寿

  • 互联网  

新版《四大名捕》终于拍到最后一部了。这套由陈嘉上执导的和三部曲是合拍古装片走投无路最终走火入魔的代表作。《四大名捕大结局》三天破亿,再次证明了中国观众的忍耐力。这也让那些不思进取者,能够安然地享用他们曾经千辛万苦所建立起来的信用。

《四大名捕》距离《X战警》还有1000个《绣春刀》

如果说导演陈嘉上没有任何进取心,那也不太公平。从《精武风云》以 来,他的思路,就是如何为老旧的类型片注入新活力,但他所动的整容手术却往往让苟延残喘的类型片近于一命呜乎。《精武风云》将陈真变成了一个近乎于蝙蝠侠 式的惩恶锄奸的侠客,但是与这种形式创新并生的,是对故事与细节的不思进取,最终影片呈现的是更天马行空的芜杂与空洞。

《四 大名捕》系列野心不可谓不大,它试图将X战警式漫画片与日常化处理融为一炉,但同样也只是形式上照猫画虎,它就像大蒜与咖啡的相遇,透露出让人哭笑不得的 荒诞。要知道,《X战警》的超能力是有体系的,变种人所拥有的异能,让他们处在正常人类世界之外,影片的主题就是主流社会与边缘世界如何沟通与相处的问 题。你看,好莱坞的怪力乱神从本质上都有着坚实的现实勾连,既使它是哗众取宠,却也是一味不违和的调味品。

而在《四大名捕》里,它只是个看起来虚假的花招。至于贯穿三部曲的火锅所代表的日常化处理,你当然得佩服陈嘉上的反类型化勇气,但这也不是光靠胆大就可以成功的。简单举例:近期口碑不错的《绣春刀》,它也是为武侠人物注入烟火气,但这种烟火气是渗透到电影骨架里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委曲求全走投无路的小人物,被政治阴谋和人际倾轧逼迫,在人性的谷底逼出了剧力迫人的华彩。

但 《四大名捕》的吃饭能带来什么呢?就是一群人不咸不淡的瞎胡闹,它的最大作用就是有效地降低了影片的紧张感,证明当他们效忠的皇上性命不保时,这里仍然是 悠然自得的桃源乐土。而诸葛正我这帮整天标榜为国效力的忠臣,看起来就像是得过且过的帮派,让观众更明确地感受到这部电影是如何散乱和言不及义。

陈嘉上现在看起来像个创作能力衰退又病急乱投医的病人,他想得越多,影片的窟窿越多,他越努力试图注入点什么,影片越是混乱无章让人无所适从。但可怕的是,创作者本人却还丝毫不觉得。

当然,陈嘉上还是保持了一个香港电影人的特色,但很不幸的是,这些特色是香港电影中最劣质的部分,更不幸的是,它们仍然有效。


《四大名捕》的cult属性不亚于《富春山居图》

飞涨的观影人群成了烂片的养料?

《四大名捕》系列可以和2013的奇片《富春山居图》做一个类比,都有一大堆明星,一些大场面,以及完全多余却抢眼的香艳场面——当然相比后者,陈嘉上已经算得上是高大上了。

两 者还都是多个类型的杂糅——《富春》是间谍、动作、情色、冒险等元素的堆积,而《四大名捕》则是武侠、警匪、动作、魔幻、爱情等类型装模作样的组合。从这 点来说,它们都太聪明了,知道什么是观众感兴趣的点,他们采用的都是脑白金的粗暴叫卖方式,策略就是广种薄收。在这种策略下,人物不重要,逻辑不重要,重 要的是,要看看起来够大够炫,充满让人偷窥的噱头。

而《四大名捕大结局》3天过亿的成绩再次证明了中国观众的忍耐力。中国电影质量的普遍低下,并不能浇灭他们对于电影的热爱,当然他们现在发明了吐槽来抵消那种过份的恶感,现在流行的弹幕则进一步将吐槽发扬光大。这时,一部劣质的电影反而成了狂欢最丰富的养料。

这种恶评与票房一起到达高潮的场面,也说明了中国电影观众基数的扩张,飞涨的观影人群能够有效抵销掉那些退场的见多识广的观众,因为新进场的观众总是那么单纯和热情四溢。这也让那些不思进取者,能够安然地享用他们曾经千辛万苦所建立起来的信用。

我实际上很不愿意这么说,毕竟陈嘉上是拍出过《逃学威龙》、《精武英难》、《野兽刑警》的导演。但事实确实如此,陈嘉上起码是这份产业红利的被动受益者,从《画壁》开始,我们看到就是各种混乱的剧情,各种奇葩却经不住推敲的设定,以及这些电影骨子里所透出的精明和势利。

结语

当 然,有些事情在悄悄起变化,比如这个系列的票房,从2012年第一部的1.96亿,位居国产片年度票房榜第7位,到一年后第二部的1.73亿,已被挤出国 产片年度票房榜20名之外,在中国票房的蛋糕迅速膨胀、亿元正成为一个中等商业片的基本票房门槛时,近乎于停滞的票房或多或少说明,粗暴且陈旧的电影,影 响力正在缓慢降低。

而在同期,徐克拍摄了《智取威虎山》,陈可辛讲述内地拐卖儿童的《亲爱的》即将上映,许鞍华拍摄黑龙江作家萧红的传记电影《黄金年代》

也即将登陆威尼斯,还是能够说明,那些有志向的香港导演,显然已认识到要想排除不跌份的作品,就绝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文/雪风)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