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与林夕:不叹只一生 只读你春秋

  • 互联网  

萧红逝去近四分之三世纪后,罗大佑林夕相隔十年再度挽手,将她短促而绚丽的一生用一首歌稳稳定格。

只 此一生,一个怀揣赤子之理想的坚毅女子,把她的故事终止在了1942年的深冬。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现在还有多少健在的人记忆犹新呢?罗大佑和林夕,两位 用流行音乐记录中国人情感命运的创作者,他们生长的年代与地域和萧红的生命时空几乎没有一丝的交集。如何揣摩她对个人、国家和民族命运的一思一念,他们只 能透过萧红30年的青春之歌来凝望,并重塑。这是一次沉重的对视,我们今天活泼的当下,和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已远隔天涯。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究竟可以 透析出多少萧红的心声?

这是一篇艰巨的命题作文,因为在这一首即将落定的歌谱的对面, 是一场个人与民族血肉交融的爱情,它早已远远穿越了一首简单情歌的规格。而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的我们,能否在罗大佑与林夕《只得一生》的珠联璧合中等到 一个符合我们审美情趣的视野?两位人到中年的创作者,对望一个青年早夭的创作者,他们只能在字里音间抚摸彼此的体温。《只得一生》是关于伤逝,却也又是含 情的,它悲怆得渗透出丝丝唯美,让听者闻不到窒息的烟火,却可以看到那在血雨火光下透明的泪珠。

“总要惘然选择欢喜带来的忧愁,总要坦然面对失去换来的拥有。”

惘然、坦然,生命的两种选择,怎样面对它们中间的那些颠簸流离和微笑的追求,又该怎样衡量那一次次的失去与拥有?在两位华语流行乐词曲大师合作的这首新歌 里,一种前所未有的的感伤与肃穆沉淀而出,令听者瞬间就钻入了那股“喧哗交响的洪流”中。回味过往30年的聆听记忆,我们在罗大佑与林夕几乎任何一首作品 里,都不曾触碰到这样灰暗的色调。这股灰暗,此刻在这个刺目的黄金时代里显得是如此诚实,这种诚实,令我们重新凝视这个不安的世界。“总算是你亲自追求牵 手或放手,不管拈花有否微笑那也是自己的手。”当罗大佑低沉得让人几近难以辨认的歌声荡漾开来时,我们有否舒展开自己的手,在那从容通透的掌心去思量这个 世界的命运?

人海孤雏,沧海一心,“走到蓝天碧水深处”,你要看一看,又是什么在“循环不休”?

大 时代的漩涡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出走还是决斗,都将留下它的命数。70年前的萧红,勇敢地留下了。在这种历史与当下的情歌衔接中,罗大佑与林夕小心翼翼地倾 听出那个遥远的气场,没有渲染的华彩,没有多余的笔墨,将一个那样“自由地笑,自在地哭”的人忠实地倒映出来。再不够的温柔,也得写下一个故事;再不舍的 呼唤,也会换来一次回眸。静静编织一首情歌,那也是一个时代的狂想曲。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