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为什么值得费尽周折去保护

  • http://news.sina.com.cn/c/2014-09-26/162330920446.shtml  


  中华鲟腮下腹位的嘴巴有着腊肠一样的厚唇,微微开启,浮游生物或是小鱼小虾便顺流吸入其口,吃相十分斯文。

  它们在水中慢悠悠的穿梭,颇有几分从容不迫的姿态,科研人员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水中“潜艇”。

  危起伟笑着介绍,很多科研人员对这些鱼是有情感的,但这种情感又不同于养了多年的某种宠物。因为鱼不会和你有互动的语言和动作。

  中华鲟回归长江繁衍的路途,充满艰辛的不凡之旅。不仅路途遥远,在洄游、停留于长江的18个月里,它们停止摄食,还要躲避捕捞、船桨误伤的风险。“这是很让人敬畏的。”危起伟说起中华鲟,流露出骄傲。

  这个物种,也是自然造化的一部分。

  危起伟解释,中华鲟虽个体不是鱼里最大的,但它们的平均体重是最大的,大约五六百斤。“所以他们不可能在其他国家或长江以外的地方繁殖。这么大的个体需要大且长的水体支撑,小的水体和短河流形成不了种群。鱼苗要到海水里去,必须在淡水里长到一定大小,这样的流程需要比较长的河流和比较多的食物。”

  中华鲟历经1.4亿年存活至今,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30多年里,从一个兴旺的种群衰减到濒危的境地。很多科研人感慨,这些历史比长江还古老的大鱼,留给人类的机会和时间还有多少?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