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展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新气势
这次阿里巴巴在IPO说明书中,并不回避这一条,甚至把它作为第一个重要因素。在说明书中,阿里提出,目前我国国民消费总额为3.4万亿美元,其中电商消费为3050亿美元,在线购物者为3.02亿人,占6.18亿互联网用户的一半左右。其潜台词是,如果在线购物者数量达到6.18亿人,在人均电商消费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新增的市场也有3000亿美元。
资本讲究的是回报。资本市场是最容易进,也是最难进。如果没有盈利前景,你故事讲得再好,资本对你也不理不睬;但如果你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你正坐在风口上,资本不请自来。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增长动力何在?这次阿里巴巴上市,其实就是全球资本市场做出的无声但最实际的回答:中国增长的动力在于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中国最大的战略优势所在。麦肯锡等机构每年公布一份中国消费市场报告,每次修正的消费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市场不会不清楚这一趋势,因此,他们买的,不仅是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更是中国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现在各方都在讨论中国经济新常态,其中一个“新”就在于经济增长动力要由过去的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把投资建立在消费基础上。2014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4%,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因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关键时期,更要把有效释放消费需求作为政策导向以及改革导向。如果不看到这一点,一味希望在投资上的政策放松,一味希望通过投资复苏来缓解下行压力,恐怕解决了短期问题但会给长期发展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在这方面,有些认识“一叶障目”,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能靠消费拉动。坦率地说,资本的回答,比这些观点更可靠。
“阿里传奇”能被多少“小微”复制
随着一阵激奋的钟声,阿里巴巴19日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新首富,也在一夜之间易主。不过,让更多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细节:马云并没站在纽交所敲钟,而是把机会让给八位客户——有90后的大学生,有专攻自闭症的儿童康复教师,有憨厚淳朴的农民店主,有穿梭于家家户户的快递小哥。就在这阵橙色狂飙刮起后,一个问题也被不断提出:“阿里传奇”能复制吗?中国还能有多少小微企业可以“芝麻开门”?
众多解剖“阿里传奇”的文章中,普遍认为:阿里巴巴的成功有一定的特殊性,旁人难以复制。不过,从马云的打拼人生、阿里巴巴的前世今生,再到能有机会站在纽交所敲钟的普通创业者,无不印证了马云在上市当晚庆功宴上所表达的:不要小看那些“今天看来依旧‘很小’的企业和人”,因为,“小,其实意味着力量,也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对于中国万千普通百姓来说,一个鼓励创业、创新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近在眼前,人们也比任何时候都企盼着让小微企业破茧成蝶的良好环境。事实上,就在阿里上市前后的这些天,朋友圈里时常曝出谁谁辞了职创业开店的消息,更多人则在热议“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