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食堂吃出“癞蛤蟆”,可以“在所难免”吗?
当地开始调查食品问题
9月12日,颍东区教育局对此事作出通报,称学生反映的情况确有此事,学生发现的“癞蛤蟆”实属在酱菜碟中出现的“拇指大小、已死的青蛙”。该酱菜由宜昌一农业开发公司生产,事发时仍在保质期内,事件发生后,该校食堂立即停止了此种酱菜的食用,并停止采购该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15日,颍东区政府宣传办公室作出了进一步通报,根据颍东区教育局研究决定,分别给予阜阳市第十中学校长倪士昌、副校长李文涛行政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而经阜阳市黄冈实验中学(民办)董事会研究决定,撤销李锋的校长职务。另外,对阜阳市黄冈实验中学处以10万元行政处罚。颍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学生反映的有关食品,已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舌尖安全容不得“在所难免”
客观条件并不能作为放松食品安全管理的理由。在学校生活的学生越多,学校越应把食品安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从采购、分装、烹调等各个环节细致管理,加强监督巡查,确保食品卫生和安全。
学生的饮食安全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理应引起相关各方的高度重视。开学季刚过,要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守住学生舌尖安全的底线。否则,既捅了篓子、砸了“牌子”、丢了“帽子”,也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食堂吃出“癞蛤蟆”伤的不仅是学生的胃
学校食堂吃出“癞蛤蟆”,要多脏有多脏,要多恶心有多恶。以至于,有的学生一想到这种情形,胃中仍然会“翻江倒海”。有的学生宁可吃方便面,也不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学校食堂不仅吃出了“癞蛤蟆”,饭菜里出现虫子、头发、皮筋等异物,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食堂卫生状况如此恶劣,已经严重伤害到了学生的胃。
对此,阜阳黄冈实验中学校长居然称“有时候饭菜里进了虫子,也是在所难免 ”,其对食堂卫生的轻视,对食品安全的漠视,显然比食堂吃出“癞蛤蟆”更可怕。换言之,也正因为校长如此轻视食堂卫生和安全,学校食堂才会吃出“癞蛤蟆”,饮食卫生状况才会如此恶劣。要知道,学生吃饱很重要,但饮食卫生更重要,因为饮食卫生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