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食堂吃出“癞蛤蟆”,可以“在所难免”吗?

  •   
 
  可见,学校食堂吃出“癞蛤蟆”,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胃,还有食品安全,还有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显然值得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反思。应做好对学校食堂进行综合治理相关措施的跟进和服务,形成维护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首先,教育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将食堂管理作为重要指标。同时,学校应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如实行校长“陪餐制”,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等,使学校食堂在严格的监管下运行。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更让这一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校园是群体性场所,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学生一个满意交代,也是对学校管理能力的考验。
 
  “学校人多”,食品安全问题就“在所难免”,真不知如果从稀饭里捞出癞蛤蟆的是校长本人,或者这碗稀饭请“校长先吃”,这位李校长是否还会说出同样的话。照李校长的逻辑,我国多达十几亿人口,国家的食品安全工作岂不是更无从谈起了?虽说人多会给食品安全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但这绝不能成为漠视食品安全的理由。越是人多,食品安全工作越不能松懈,因其涉及更多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要对更多的人负责。将自身工作失职归咎于外因,只能是管理无能、推脱责任的表现。
 
  只有牢固树立校园食品安全生命线的意识,始终绷紧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这根“弦”,将食堂管理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对食堂工作的管理、指导与监督,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确保监督取得实效,才能真正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其中,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重要环节的操作规范等都必不可少。
 
  不从思想上重视食品安全,即便再怎么对食堂整顿,更换供货商,也不能保证以后此类现象不再发生。从虫子,到头发、皮筋,再到“癞蛤蟆”,谁敢想象下一个又会是什么。
 
  学生食堂吃出癞蛤蟆责任不都在学校
 
  毫无疑问,学校学生食堂里吃出癞蛤蟆、虫子、头发、皮筋等异物,足证学校食堂卫生是堪忧的,是不令人放心和可怕的。而更令人可怕的是校长的一句“再所难免”,不但足证该校的食堂卫生差,且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更说明了该校对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管是多么的重视不够和松懈。消息爆出后,立刻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和对食堂、学校的一片骂声、质疑声。而就学校和食堂的作为以及事后的态度看,被谴责甚至被处理,可谓咎由自取,不算为过。
 
  需要追问的是,学校学生食堂吃出癞蛤蟆,而且还经常有其它异物,仅仅是食堂和学校的责任吗?《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明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