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只有市场的才是最好的

  •   

同时张维迎对企业家所具有的精神推崇备至。那些以前被定格在19世纪西方人身上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不满足精神、英雄主义精神都成为了企业家们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似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创造奇迹的所有内在动力的代言人。由此推而广之,他认为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变革,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批有着高尚人格和精神气质的企业家才可能取得成功。张维迎的这种思维当然有些理想化,不过在那个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严重缺乏经济管理人才和创业者的时代,这种呼喊和正名无疑在突破几十年僵化思维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并且张维迎认为,这种期待在今天的中国还是不过时,因为企业家始终是经济变革的中流砥柱。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任何时候都在为企业家打气,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国企改革中他认为资产流失到个人手中是一种有益的现象。

为私有企业摇旗呐喊

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有如此的推崇,张维迎自然对公司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样看重。如果说企业家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角,那么公司制度在他看来就是组成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后来的《理解公司》一书中,他甚至提出没有现代公司制度,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的存在,更不可能有世界范围的分工与经济全球化。同时,他又提出要正视公司的巨大作用,其前提是不能误解公司。现在中国经济体制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就在于将企业产权和企业管理结构分割开来。他认为要发挥公司在市场经济中的全部作用,就必须废除国有企业。原因有两个:一是私有产权是公平竞争的前提,国有企业的存在只能制造垄断和特权,拉低整个社会生产的效率;二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企业利益各方的契约安排,没有这样的权责约束,是不可能将企业交到真正的企业家手中的,国有企业正是如此,他们要的不是真正的企业家,而是政治上正确的人。所以,如果继续容忍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存在,即使你选对了人,也不可能建立起激励企业创造的机制,还会阻碍企业家精神的建立,而且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由和手段,最后的结果就是无法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他还构建起了一套“企业家中心模型”,利用博弈论和帕累托优化等理论来证明只有在私有财产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一个不是只有利于自己的自由竞争环境。所以他认为,中国市场经济必须实现国有企业的私营化,减少政府对企业运作的干预,甚至是在私有企业监管上适度放松,让真正的企业家成为大股东,减少小股东的束缚,给予企业家们更多的容错空间,为长期发展提供条件。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