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三千万个饭碗里装着转型之艰

  •   


事业单位“官帽”难摘,行政化倾向严重

“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是201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探索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据半月谈记者了解,目前我国试点省市取消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并不多见。

“去行政化是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首要困难。”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易丽丽表示,目前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根据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规模大小、发挥作用等因素确定的等级规格体系。“由于受官本位观念的影响,有的单位首席专家如果没有‘官帽’,在单位内部就没有较高的政治待遇、没有单位内部的认同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职能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事业单位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相比,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但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参照政府体制和组织化模式运作。

由于行政分割和行政垄断,事业单位之间竞争很不充分,很多服务通常由一个事业单位独家提供,或者政府部门将某种公共服务委托给单一事业单位提供,这些都导致了低效率,造成无论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层次,还是质量和种类,都不能满足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

“去行政化的背后是资源的重新配置。”东部地区一高校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旦没有行政级别,高校吸引人才就面临着多重困难;没有行政级别,按照现行的企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教师的待遇就会明显缩水,但年金制度的建立又非常困难;取消行政级别,高校和地方打交道会难上加难。“比如,从学校门口的断头路何时能通车,到周围居民区的脏乱差影响学校环境,学校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是没有行政级别,地方一个小领导都不愿意出来见面。”

养老保险“落地”难:空账巨大、并轨不易

在珠三角地区,有的事业单位、机关已经开始进行养老保险改革,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养老保险,但目前全省并无统一的规定。广东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还在等待国家相关政策出台。”

广州市一事业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保险改革主要卡在钱上。他说,如果进行养老保险改革至少需要两笔钱来填窟窿:一是已经工作了多年的员工,需要补交工龄内的养老金;二是未来单位承担养老保险的资金,如果财政不兜底,单位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