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从银行职员到网络作家的蜕变

  •   

安妮宝贝:从银行职员到网络作家的蜕变

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写作,是中国最早的网络作家。后来她转而向传统写作进军,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

2007年,晋升为母亲的安妮宝贝拥有了更深的底蕴,其怀孕时写作的随笔集《素年锦时》销量已经过百万册。今年3月,由安妮宝贝主编的文学杂志《大方》与读者见面,关于《大方》的缘起,安妮宝贝在杂志的卷首写道:“喜欢书籍,所以想做一本具备书籍属性的读物,这种属性是单纯,专注,延伸,深化。”

过去是现在的铺垫

其实,很难说清楚安妮宝贝的成名是偶然还是必然。曾为银行职员的她,1998年开始用一台兼容机上网,并开始在网上写作。关注安妮宝贝的人都知道,其成名作《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文笔艳丽诡异,格调清冷阴郁。特别是《告别薇安》,曾在2000年风行一时,还出现了大量的盗版。

对于《告别薇安》时期的小说,安妮宝贝说:“现在从文本上看,显得单薄细小,应该是一种写作练习,但它们新鲜锐利,所以得到喜爱。”在她看来“过去是现在的铺垫,现在是未来的铺垫。我们都在前行、成长、蜕变。过去很重要,但过去也只能是过去”。

安妮宝贝早期的作品,风格受亦舒、村上春树以及马格丽特·杜拉斯等人的影响,在用词、内容、结构方面都有着众多相似之处。而在她看来,自己作品的真正风格是“真诚,具备个人性”。

安妮宝贝从出道至今,每一本书都能够登上畅销榜。2007年9月9日,随笔集《素年锦时》出版,当时的版税是200万元,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价。今年,这本书又推出了新版。据悉,销量已经过百万册。不光写书,安妮宝贝还玩摄影。

在采访中,安妮宝贝也承认:“摄影只是我的一个爱好,我没有任何技术,设备也很粗糙。只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一切。就如同写作,它也是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不知“小资”为何物

“安妮宝贝”这四个字已经形成了一种品牌。比如说,在安妮宝贝的书中,棉布裙子、旧牛仔裤、球鞋是多次被提及的东西,在其作品受到热烈追捧的同时,这些东西也受到了读者的推崇,甚至可以说是对棉布、牛仔产业产生了影响。

多年以后,再谈起当初的创作心情,安妮宝贝却似乎和过去保持着一种距离:“我对这些没有注意,完全是凭个人喜好,而且这也是十年前的爱好了,跟现在的我没有什么关系。”

安妮宝贝,是让众多都市小资为之疯狂和着迷的名字。在很多人看来,她就是那个忧郁、沉默,永远是麻布长裙、光脚穿球鞋的女孩子,代表所有人的另一面。而事实上,这并不能说明安妮宝贝是“小资”。

我觉得很多时候,“小资”的标签是别人强加给她的,以为像她一样生活,就是“小资”。对此,安妮宝贝其实是有几分无奈的:“我至今不知道‘小资’应该代表着一些什么内容。我没有去了解,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她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住在北京最热闹的酒吧街区,但几乎不去酒吧。只是喜欢把它喧闹沸腾的人声作为一种背景,包括寂静的阳光、明亮的午后以及空旷的凌晨时分。她的家里有很多到处收集来的小东西,瓷器、漆器、中式老家具,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带有异域风格的装饰品,挂满与植物相关的画,尤其是莲花和栀子。当然,她家里的装饰品,又有可能成为“小资”们追逐的对象。

生活连手机都拒绝

众多读者对安妮宝贝当下创作的情况以及生活状态表示好奇。2010年12月2日,她在一条微博上表示,“在现今,一个不看电视、不听电台、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对时事新闻八卦无兴趣的人,是要被淘汰的吗……依旧有人做着其中若干事,有些连手机都拒绝,更不依赖任何科技产品。随时可做的事是,多步行,尽量保持耳目和心专注,只阅读书籍,言行简单,纸笔手写日记,及在内心寻求真实他乡。”

旅行和写作是生命的两大主题

据了解,安妮宝贝每年大概有一半时间处于旅游状态。旅行和写作,是安妮宝贝生命的两大主题。安妮曾说自己是个喜欢走来走去的人,她去过云南、四川、西藏、新疆以及日本、越南等许多地方,曾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徒步旅行令其印象深刻。“旅行回来之后,觉得自己的心像一株饱含汁液的植物,积蓄盛放的力量。”安妮宝贝这样评价。她曾在微博上提到远行的感悟:“一次为自觉自知而存在的旅途。坐长途火车,深夜住进偏僻旅馆,小餐厅吃饭,山道上徒步,摇晃炙热的车厢中眺望异乡黄昏。内心一点一点得到清除。身心逐渐沉没于自在脱落和安宁。每一段旅途,在出发,跋涉,抵达,回归之后,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洞晓某处,而是认清和获取一个新的自己。这是远行的意义。”

■ 面对面

我的写作

不归属任何流派

记者:最初,您是如何爱上写作的,它怎样的魅力吸引了您?

安妮:那时候经常阅读,也就随手写写。我的写作是由随意的表达开始。对早期的十年前的我来说,它是一个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对后期的十年后的我来说,它是用来和自己、和身处的时空、和他人的关系等种种层面探索深邃秘密的途径。它越来越让我着迷,信任。

记者:您从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十多年过去了,您对写作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安妮:我2000年即已离开网络。不再在网络上发表任何作品,进入纸质出版轨道。十年过去,我是一个专业的写作者,如此而已。

我也不认为文学可以被分成网络或传统这样的属性。人们热衷对文学分门别类,制造隔阂和概念,徒劳无益,却很少人强调文学真正该被重视的基本质地和价值:朴素,真诚,超越性,关照和提升人的精神和内心。

我不接受任何归类。我的写作也不会归属任何流派,将始终如此。我只尊重写作的基本质地和价值。

用写作完成生命

一部分的变化和发展

记者:现阶段,你经常读什么书?会不会关心育儿类的书籍?对中国的幼儿图书市场有没有兴趣?

安妮:看了一些古书,笔记、诗词、游记等等,也阅读了一些专门学科的书籍,比如天文、地理、植物、工艺、宗教,是为新长篇收集资料所用。我看很多类型的书,但很少读小说。一直很喜欢优秀的国外儿童绘本,收藏了许多,自己也做了绘本翻译。这次翻译经历了多次挑选,最终确定的两本,是自己所偏爱的,优美而有力。儿童的世界很美好,我有兴趣。

记者:你说过,感情是一种修行,是阶段性的。从小说《告别薇安》到后来的《莲花》,故事里的爱情从深渊、混沌里逐渐解脱出来,变得清晰、明朗。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创作历程,暗合了你的心路?回头看这十几年,你会怎么评价它?

安妮:我的作品有很强的阶段性,这导致从不同阶段切入阅读的读者,对我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而有些人,则试图一直用一种持久的偏见来打量我。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用写作这种方式完成了自己生命一部分的变化和发展。这也是我所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