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稻育秧大棚栽培黄瓜、番茄、豆角技术要点

  •   
  摘 要:本文针对水稻育秧大棚秧苗移栽后复种蔬菜的高效生产模式进行试验研究,根据水稻育秧大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瓜菜的市场供应变化规律,筛选出适应稻作产区推广的几种瓜菜高效生产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水稻育秧大棚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棚;水稻;育秧;复种;黄瓜;番茄;豆角;技术
  哈尔滨市呼兰区处于我国北部高寒地带,全年无霜期仅为140 d,尤其春季气温低、光照弱,在水稻生产上需采用育苗移栽方式进行。水稻是我地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28000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0.1 %。我地水稻育秧全部采用大棚进行,在每年4月初开始、5月末结束,育秧大棚实际利用时间不足2个月,之后大多数稻农都对其进行闲置,既浪费了大棚设施,又浪费了土地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育秧棚的综合利用率,近年来我们根据育秧棚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栽培试验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稻育秧棚可以栽培黄瓜、番茄、豆角、西瓜、甜瓜、菜花、西芹等多种瓜类、叶菜类、茄果类蔬菜等后茬作物,从而实现一地多收,增加了经济效益。本文仅就黄瓜、番茄、豆角等3种后茬作物为例,对其栽培技术予以简要介绍。
  1 水稻起秧后栽培黄瓜
  1.1 栽培时期
  水稻起秧后可分2个时期进行黄瓜栽培:一个是在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开始整地,6月上、中旬直播黄瓜,7月中、下旬采收;另一个是进行秋延后栽培,水稻起秧后将育秧棚闲置45 d,期间应进行高温闷棚杀菌,于7月中旬直播黄瓜,8月下旬采收,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
  1.2 栽培技术
  1.2.1品种选择与处理 宜选择生长势强、节成性好、抗逆性强、高抗病毒病品种。将种子放到55 ℃热水中浸泡10~15 min,并不断搅拌,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为使种子消毒效果更好,种子消毒前可先用冷水浸泡10 min,以活化种子表面病菌。
  1.2.2整地与播种 水稻起秧后抓紧时间及时整地,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每667 m2需黄瓜种子200~300 g,播种方式为直播,每m2保苗株数为5.5株。
  1.2.3水分管理 结果前期10~20 d灌一次水,进入结果期后,每3~5 d灌一次水。
  1.2.4病虫害防治 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 %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 %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霜霉病可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 %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 d 喷施1次,连续3~4次。蚜虫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1.2.5植株调整 用尼龙绳缠绕吊蔓,及时打底叶,摘除枯黄老叶、病叶、卷须,适当进行蔬果。
  1.2.6采收 黄瓜要适时采收,采瓜要顶花,瓜条要直,盛果期一般2~3 d采摘一次。
  2 水稻起秧后栽培豆角
  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开始整地,6月上中旬采用直接播种的方法种植豆角, 8月中旬开始采收。
  2.1品种选择与处理
  宜选择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将种子放到55 ℃热水中浸泡10~15 min,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常温浸种2 h,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
  2.2整地与播种
  水稻起秧后抓紧时间及时整地,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每667 m2需豆角种子4~6 kg,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每m2保苗株数为3株。
  2.3水分管理
  豆角种子比较耐旱,一般不浇水。幼苗2~3片叶见旱时适当补水1~2次,土壤见干见湿。
  2.4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可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 %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锈病可用40 %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3 %好力克悬浮剂4000倍液喷雾;炭疽病可用80 %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
  2.5植株调整
  豆角长到4~5节、蔓茎抽出30 cm长时,进行搭架或吊绳。双行种植的可将2行并拢成人字架,单行种植的可搭成人字架或立架,吊绳根据畦长或垄长沿着畦或垄将绳固定在地面上,然后按位将吊绳两端分别系在地面的绳上和棚上。
  2.6采收
  豆角一般60~70 d 即可采收,从8月中旬采收上市,可持续到10月中下旬。
  3 水稻起秧后栽培番茄
  5月下旬水稻起秧后整地,6月上、中旬栽培番茄,番茄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8月中下旬开始采收。
  3.1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3.2 育苗
  5月上、中旬开始育苗,当催芽种子70 %以上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苗床浇透底水,均匀撒施种子,每667 m2需番茄种子20~25 g,播种后覆土1 cm,扣小棚覆盖,保温保湿。当番茄长到1叶1心时进行一次移苗至营养钵中,营养钵规格为8×8 cm或10×10 cm 。
  3.3整地与定植
  水稻起秧后,于6月中旬进行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定植密度为每平方米栽培番茄5.5株。
  3.4水分管理
  定植前3~5 d浇缓苗水。缓苗期空气湿度为80 %,开花期空气湿度为40 %~55 %,结果期空气湿度为50 %~60 %。生产上通过滴灌、通风等措施调整棚内空气湿度和温度,保持昼夜温差12 ℃~14 ℃,平均地温20 ℃~23 ℃。
  3.5植株调整
  当植株长到45 cm高时要及时用尼龙绳缠绕吊蔓。整枝方式采用单杆整枝进行,及时打杈、打底叶,摘除枯黄病叶。适当进行蔬果,每株留3~4个果穗,每个果穗留3~4个果。最顶部的一个果穗留1~2片叶后摘心。
  3.6病虫害防治
  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及方法同豆角(见上文);叶霉病可用40 %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病毒病可喷施2 %菌克毒克水剂,每667 m2用量为200~300 mL。交替使用药剂,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次。
  3.7采收
  当番茄果实饱满,规整呈圆形,无裂果,具有成熟时的自然颜色、光泽,果实着色均匀时即可采收,果重在125~250 g之间为宜。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