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展资金集中管理探析

  •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资金管理方法已呈现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问题,并就全面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提出可靠对策。
 
  关键词:集中管理 资金 企业 经营活动
 
  目前,企业的产品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其经营目标不只是价值或效益的最大化。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对于削弱资金风险、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对策。
 
  一、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策略中暴露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监督较薄弱,加剧了资金风险
 
  当前,部分企业的资金运行环境正面临监督不力的重大隐患,特别是资金转移或擅自挪用等不法行为的屡次出现。纵然企业已加大监控力度,并出台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规范作支撑,然而,监督从业者并未全面熟知财务资金集中化管理的先进手段,导致效果难以奏效。不少企业在投资事项上缺乏可靠的决策约束制度,资金的实际去向与监督的衔接较差,增添了资金运作的风险。
 
  (二)资金管理粗放,无助于企业决策的出台
 
  企业并未形成一套完备的资金控制系统,极易诱发多头账户。投资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太强,个别企业未能科学评估自身的能力,盲目地出台投资决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损失。在一些集团企业,各种发展业务对资金去向的影响缺乏全面的、相贯通的信息,企业高管在制定决策时难以得到精确的财务信息,使汇总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制定。
 
  (三)缺乏资金管理的可靠平台,成本较高
 
  一些企业集团内未设有一体化的资金管理平台,个别子公司资金的缺口问题严重,肆意拖延归还贷款,同时,还有少数子公司的资金周转速率较慢,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资金信用度,引致资源的过度损耗。当子公司与若干银行之间产生无序化合作的局面时,汇总经费会明显增高,使资金出现大范围闲置,然而又不得不从银行借贷,使企业负债率大幅提高。
 
  二、全面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预算控制要加强
 
  预算是企业健全资金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构建完善的预算控制制度是企业自立于市场竞争的关键保障,进而为企业开展严密的控制、审核、考评及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全面预算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应积极拓宽预算范围,由传统意义上的经营资金规划拓宽为企业产品基础建设、投资、运营等若干项目的全面资金预算,同时,由纯粹的主体资金预算向多种经营包含各部门的全面资金预算转变,彻底达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预期目的。这样一来,对企业运营的各环节均能完成预算的分析、编制和考评,将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统一归入到严密完整的预算控制流程中,实现企业的正确理财,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加大资金集中管理的监控力度
 
  企业要通过制度建设,健全资金效益控制的考评机制,使每个部门单位的资金管理目标符合公司的总目标,切实发挥财务结算的关键功能,保障资金集中管理的严肃性和精密性。在这期间,还应赋予预算控制委员会相应的权限与责任,并对企业集团的每个部门资金运用状况以年度、季度和月度为单位完成考核。
 
  同时,为切实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效性,内部审计工作不容忽视,通过对企业的各项规范及运营决策落实进度的全过程监督及审计,立足于企业的年度预算及预期目标,对子公司的资金去向、融资决策及财务变动等各方面信息开展全方位的追踪与监督,并将预算落实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予以反馈,做出科学合理的纠正,进而使资金处在监督约束的环境下平稳运作。
 
  (三)完善组织机构,规范业务程序
 
  把企业的货币资金由以往的分散化管理转变为如今的集中化管理,首要的任务是设立资金结算机构,撤销企业下属的部门在第三方银行的开户,并由该结算机构统一在第三方银行开户,同时,在结算机构分别设立收入户与支出户,使各项收入和支出资金项目各得其所。结算机构还应精确捕捉企业下属部门资金的收支动态,特别要科学调度处在闲置状态的资金,促进资金的周转效率,加速资金循环,进而形成由决策层、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等由上而下的资金集中管理综合体系,从根源上避免了私设“小金库”的不良行为,促进了货币资金的动态化调控,保障资金的科学配置。
 
  (四)着力提高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力
 
  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指导理念,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全体职员集中化管理意识,定期开展专业化业务培训,对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提高行业从业者良好的风险预警意识及规避资金风险的能力。实施精益化管理,格外注重目标的细致化,将流程及任务细化,实现科学决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推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是日常经营管理创新的关键一环,要不断地健全财务控制的运作体系,加强预算的集中控制,实现对财务资金的动态监管与科学调度,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