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目标定位分析

  •   
   摘要:小额信贷与农户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农户收入构成中,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户非农经营收入具有显著激励效应,对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具有微弱激励,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具有负向激励;以农户收入水平划分成不同农户类型来看,贫困型农户受到小额信贷的支持绩效为负,市场型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激励最为明显,尤其是市场型农户的非农经营收入得到小额信贷的支持最为显著。说明小额信贷瞄准的主要目标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群体,主要支持领域是非农创收项目,而对于贫困农户以及传统农业经营项目缺乏有效支持。 
  关键词:小额信贷 农户收入 相关分析 
  国内外金融实践及理论研究证明,小额信贷为农户这一弱势群体提供进入信贷市场的机会,是减缓贫困的有效工具,对农户收入有正向激励作用。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产品作为当今农村金融领域的主要支农信贷产品,把福利主义减贫济困的目标融合在资金的市场化行为当中,推出至今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无可争议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额信贷模式正在不断演变,农户小额信贷在推行过程中服务的目标群体偏离,贫困农户被逐渐驱逐出信贷市场,涉农信贷资金投向逐步集中在经济回报率高的创收项目中,传统农业项目缺乏有效信贷支持。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以泰安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在典型地区的投入为例,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贡献,分析不同农户群体、不同收入类型受小额信贷的影响,找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和信贷投入途径,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课题小组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对泰安市岱岳区和东平县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调查。农户层面共调查农户91户,有效数据79份,其中贫困型农户9户,中等收入的维持型农户46户,市场型农户24户。如表1为抽样调查整理数据。 
  根据上表,首先对农户户均收入与投入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农户平均收入与小额信贷投入、耕地面积、劳动力、生产性资产投入都具有相关性,但只有小额信贷和生产性资产与农户总收入相关性显著,其他投入要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然后把农户平均收入作为因变量,小额信贷、劳动力、耕地面积和生产性资产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决定农户收入的各项要素中,小额信贷投入的检验结果显著,说明信贷投入对促进农户总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激励。 
  为辨明不同农户收入类型和农户群体与农户小额信贷的关系,调查者分项进行研究: 
  一方面,按照农户不同收入类型与农户小额信贷投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收入与农户小额信贷的相关性较低;非农经营收入与农户小额信贷的关系显著强于其他要素;工资性收入与农户小额信贷投入呈负向相关性。可见,在农户收入不同类别中,农户小额信贷对其有显著影响的是非农经营收入,随着小额信贷要素投入的增加,非农经营收入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而对于传统农业收入来说,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不显著;小额信贷对农户工资性收入更是体现为负向影响,即农户通过打工的形式获得的收入投入到生产中,弥补农业投入资金的不足。 
  现在,把相关性显著的非农经营收入与小额信贷进行回归分析。非农经营收入作为因变量,农户小额信贷、劳动力、耕地面积和生产性资产作为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农户非农经营收入的各项投入要素中,农户小额信贷的检验结果显著。在拟合的回归方程中,农户小额信贷也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农户小额信贷的投入对促进非农经营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可见,按照农户不同收入类型受农户小额信贷的影响分析,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户非农经营收入方面。农户小额信贷对传统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影响不大,甚至对工资性收入具有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根据小额信贷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群体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表1可以看出,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获得农户小额贷款激励的情况差异较大,并且小额信贷与其他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各阶层的农户收入水平。低收入的贫困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激励为负,维持型农户与小额信贷支持具有正向相关性,市场型农户与小额信贷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最后,对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收入来源进行综合分析。贫困型农户各项收入与小额信贷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不必进行回归分析。维持型农户的总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与小额信贷的相关性较强,通过显著性检验;工资性收入与传统农业收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市场型农户获得的小额信贷与农户总体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工资性收入和农业收入与小额信贷呈负相关关系,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对通过相关性检验的维持型农户的总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市场型农户的总收入与非农经营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对维持型农户,首先是农户总收入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的复相关显著性较强。在拟合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呈现微弱负效应;维持型农户非农经营收入与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模型的复相关检验结果显著性不明显。对市场型农户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模型的复相关检验结果显著性不明显;对市场型农户非农经营收入进行回归分析时,得到的模型的复相关虽然不十分显著,但已经高于小额信贷对维持型农户非农经营收入的影响。 
  可见,同样是农户小额信贷对非农经营收入的影响性分析,不同农户群体的非农经营收入受小额信贷的激励是不一样的,对贫困农户来说,小额信贷对其非农经营收入几乎没有影响;对中等收入的维持型农户来说,小额信贷的投入对其非农经营收入有正向激励,但影响效果不是很显著;对市场型农户来说,农户小额信贷对其非农经营收入的激励较显著。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小额信贷与农户总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农户这一弱势群体提高整体福利水平做出了贡献,并为其提供了进入金融市场的机会。 
  第二,从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群体来看,农户小额信贷激励效果不同。贫困农户不能获得小额信贷的支持,甚至为负效应;中等收入的维持型可以获得农户小额信贷支持,但获得比率低,激励效果不显著;收入较高的市场型农户获得小额信贷支持最为明显,小额信贷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对农户收入影响深刻。说明农户小额信贷产品趋利性增强,目标群体主要定位在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阶层,“扶贫”功能正在弱化,贫困的农户阶层渐驱被小额信贷市场冷落。 
  第三,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贡献在农户收入的不同来源组成表现为不同的结果。对市场回报率高的经营项目关注度高,是小额信贷产品的主要目标,而对传统农业种植缺乏支持,甚至对工资性收入具有吸纳和倒流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涉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户总收入的提高,但对经济实力不同的农户支持力度不同,目标集中在市场型农户群体,资金投向也集中在具有经济效益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非农经营创收领域中。因此,虽然农户小额信贷担负着政策性金融的部分职能,设立的宗旨要求服务于农户这一弱势群体,但实际运行中其扶贫的福利性功能减弱,特别是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非常不足。 
  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地区竞争力,农村金融市场应开发多种信贷支农产品,分化福利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市场,发展商业化可持续的产品为有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的农户群体服务,对低收入群体开启不被金融市场抛弃的、由政策性金融负责的福利金融模式。只有农村金融市场目标定位明确化,才能创新金融产品,激活金融市场,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