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天使投资人眼中的新媒体创业

  • 《中国记者》杂志  

 李彦采访札记

访谈一系列新媒体创业者之后,深深感觉创业氛围如潮水般在身边涌动。搅活这一池春水的人,既来自台前激情洋溢的创业者,也来自幕后那些目光如炬的天使投资人。

天使投资人给人的“刻板印象”往往是理性、冷静,乃至于冷冰冰——可能因为得经常拒绝人。但李彦却让我们觉得热情、直率。此前采访中我们被BP、天使投资、A轮等基础知识“砸”得头晕目眩,他不厌其烦、热情“扫盲”。他坦言喜欢交朋友,不喜欢兜圈子,直言快语有时让创业者受不了,跟他拍桌子,但事后也能变成一起喝酒的朋友。

李彦在采访中也展现出他独特的情怀。他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认识很多“有干劲的进步青年”,希望通过投资帮助企业成长,“培养正直的人”。他自己则坚决不投资游戏,而把投资重点放在医疗、教育上。他说,“无论创业、投资,人格健全最重要”。当然,他也认为好的投资人一定是结果导向的,不能光看情怀,“3-5年能否上市才能评判成败”。

他说,创业者在找投资人,投资人一样在找创业者。但创业者更多考虑怎么把项目做成,投资者则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失败,从思维方式角度讲“投资人更省力”。另外,基于社交沟通交流的刚性需求,李彦对新媒体的前景也持乐观态度。当然,这种乐观是有前提的,包括风险可控、有成长的想象空间。这种投资者的眼光,对我们思考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建设也颇具启发价值。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