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用生物传感获知远程学生参与程度
-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由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CWI)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发起的“《战马》袭心”——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已在上海文化广场《战马》演出过程中顺利完成。
这场科技与艺术“跨界”、研究团队“跨国”组合的实验吸引了广泛关注,志愿者及没有参与测试的观众和敏锐的媒体人也纷纷提问,对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未来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
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正在上海文化广场舞台剧《战马》演出中进行,记者在实验现场还了解到,一位带孩子参与亲子场测试的家长特别关心能否通过生物传感器测量到孩子学习知识的效果、写作业是否专注等等。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告诉她,通过生物传感技术甚至已经能够实现对孩子的专注度进行训练!“了解孩子学习知识的效果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来实现,新华网正在开展的‘科普中国’项目就将用生物传感器开展此类研究。孩子写作业时的专注度,用传感器很容易了解到,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专注度。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开发‘意念控制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做专注度训练,甚至在‘意念控制游戏’中学习知识。这个在国际上已经有实际应用。”
传感技术与教育还会有哪些碰撞?近两年,大规模在线网络公开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谈资,这股从常青藤高校刮来的在线教育风潮,正在悄悄影响中国年轻人的学习方式。
据了解,今年7月,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在其国内首个用户体验传感实验室中,进行了“在分布式学习环境中对学生参与度的测试”。测试分为三组,分别为现场听讲组、PC端远程学习组和移动端学习组,三组实验同步进行。据研究院院长杨溟介绍,“设计这次实验的意义在于,除了了解在线教育与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线教育授课教师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生物传感技术,了解远程学生实时的参与度情况、甚至知识学习的情况,对其授课进度、方式的设计也有帮助。”
目前该项研究尚未有实际的应用。随着MOOC教育的发展,在其探索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不容忽视,那么,首先就要了解用户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