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互联网教育的成功之道
-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
我们今年4月初就决定了上市这个事情,都很顺利,谈了几家之后,和券商华泰公司对互联网教育及科技改变中小学教育等理念一碰即和,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的挂牌,说实话困难真的不是很多,我们一切都顺理成章到了这一步。
《中国传媒科技》:和大部分互联网教育公司烧钱相比,清睿如此快的实现盈利可谓创造神话,清睿获取终端用户的路径有何特殊之处? 下一步还将有怎样的计划?
朱奇峰:清睿获取终端用户的路径是独特的:以公立学校系统为基点,辐射私立学校与语言培训机构,将免费为学校建设虚拟校园作为获取终端用户的有效途径。人工智能教练Ms. Aryn的一对一辅导由终端用户体验后自愿付费。盈利既不靠政府买单,也不靠国家教育经费。
挂牌以后,在资本的支持下,我们希望能够快速在中小学拓展,不光是推广自己的产品,网络的学习空间必然是一个平台,如果中小学的虚拟校园都是我们修建的,这个框架之下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推动网络空间架构的快速成形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还有一个是网络学习空间和第三方的合作,我们跟新东方有合作一个英语比赛,我们在广东也搞过一场英语口语比赛,通过与各方的合作实现一种连通。我们的观念就是在虚拟世界中打造一个又独立,又能互联互通,可以分享、交流、互动,又能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做很多个性化的定制,这些是我们在产品上的几个重要的方略。
《中国传媒科技》:教育本来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但是资本不可避免有它的独立性,早年的时候有一些困惑,教育和资本市场到底如何去融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冲突?
朱奇峰:教育跟资本这块,我们从来都没有碰到过问题。有些企业可能想的更多的是追求资本回报的问题,为了一时的、短暂的回报,比如会专注于拉用户等等。但我们想的是如何先把教育做好,然后再想其中的价值是怎么样的。我们经常讨论,一个叫世界观,一个叫价值观,我们想的更多的是第一个问题,如果未来的教育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应该要促使它成形,在未来的世界中,我们通过自己、通过合作把它占据,我们实现这些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创造价值。在这一点上,新东方及俞敏洪老师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好像我们就没有碰到过教育和资本冲突这样的困惑,我们已经走在正路上就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当互联网+教育遇上智能语音
《中国传媒科技》:相比于教育,我们对科技及您对技术趋势的判断更感兴趣。从2007年您创立北京金闻朗科技到2011年创立清睿,您始终是“智能语音+在线教育”的引领者。最初,您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智能语音技术专家,可选择转化的应用或行业应该有许多,是基于怎样的趋势判断或是情怀选择了教育行业?
朱奇峰:把语音技术运用到教育中来,这不是我首先想到的,在中国有好几家创业的企业在做。当时做人工智能识别研究的华人很少,这些企业需要技术就会找到我。
最初我在美国参与的智能语音研究课题并不是针对教育的,语音识别也只是其中的副产品。我们当时发现,在国外读书对口语的要求很高,如果口语不过硬,当不了助教就只能去打工了。用语音技术帮助口语学习,这个主意并不是特别的难想,这个对我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确实一直对教育富有热情。现在的教育,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高级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希望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帮着中国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这一直是我内心的一个最大的热情所在。我现在做的还仅是刚开始,如果你想在教育界发挥你的才华,要先进入教育界。我们真正通过听说改变了外语的教学,通过语言作为一个思维的工具改变人们的思维,这是我心目中的一个真正的教育情怀。
清睿教育是实现了我整个的教育理想的平台,确实我现在是全身心的投入,将我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心得倾注于这个产品。大家都喜欢用,解决一个问题,我觉得它是我真正能为中国的教育做的贡献。信息化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世界争夺的制高点,能帮助国家在水平上超越全世界的其他国家,我觉得我这辈子没有白活。
《中国传媒科技》:从2012年清睿推出产品到如今登陆新三板。三年的时间里,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带给产品怎样的成长历程?有哪些重要节点?
朱奇峰:这是个很好的问题。2012年到2013年,我们最初的产品仅是针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国中小学英语口语教育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课后作业,老师是没法检验的。智能听说系统,除了作业,还包括考试等听说内容的测评。
2014年扩展到听说读写单词记忆。现在大家学单词是拿一本书,我们叫做眼耳口手同时动,能听会说,包括老师在课堂上单词讲解可以用这样的系统去帮学生做练习。学生写了一个对话小作文,也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让虚拟演员把小作文中的情节演出来。2014年底,我们的系统已经是全方位地支持外语课内外教学。
到了2015年年初,我们实现了最初规划的蓝图——打造完成“口语100网络学习空间”。
我想多说一点,美国国家教育系统规划每四年推出一期,2000年提出要学生能在家、在社区、在学校都能查到学习资料,2004年提出学习资料线上可查,到了2010年提出“网络学习空间”。中国在2010年也提出来了网络学习空间,中国和美国在大理念上是同步的。2015年我们让“网络学习空间”成为现实,基于云技术为每所学校建立自己的虚拟校园,学生在虚拟教学楼和教室中能够社交、互动、协作、交流、分享,是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而“智能听说教练”则是其以人工智能技术模拟老师,提供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与产品。这个产品还在不断地进化,下一个进化是帮你训练,让你展示自我,那种感觉会非常好。
《中国传媒科技》:除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显然清睿教育是崇尚技术的驱动力的,在您这位”技术男“的带领下,与其他“智能语音+在线教育”的公司相比,清睿在技术上的优势是什么?
朱奇峰:音节层次上用人类的语言来做这个,全世界除了我们没有任何人能做到,我们是独辟蹊径地针对教学应该开辟了一个新道路,这方面我们走的非常深,这也跟我多年的技术积累有关。现在还在写代码的CEO 、董事长应该不多了,把我称为“技术男”有一定的道理。
清睿全世界领先的壁垒级核心智能技术是我们首创的双引擎评分技术,其包括语音识别引擎和发音分析引擎两部分。目前市面上用得最多的是语音识别引擎,它基于统计模型,核心是容错,整体严格但在细节上模糊,这并不有利于纠正学生们的口语发音。清睿口语100等产品独创发音分析引擎,独特基于感知心理声学模型,核心是挑错,整体鼓励为主,宽松但细节纠正准确。两个引擎协调给分,如同两个裁判给分,各有所长。
我们最近请北京的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推出了我们产品的第三方独立测评报告,我也是昨天刚看到的,对我们的评价非常好,这也源于我们在技术上的独特创新。
《中国传媒科技》:您确实是少有的还在写代码的董事长!您个人在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依然在进行么?您如何看待如今智能语音的发展阶段及未来?
朱奇峰:如果关心技术的话会发现,包括百度也说,语音技术在过去的10年中有一个质的突变。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真正把神经网络用在语音技术上,正是我当初参与的美国军方的一个评测项目,那是第一次应用。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包括百度、Google等也成为了深度学习的研究者。我现在投身到在线教育的研究,有点脱离技术的前沿,我最近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是,Google开放了人工智能源代码,要知道它是领先全世界四五年的水平,这等于我可以很容易追赶上。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在谷歌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如何让机器像人脑一样思考,这里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希望在技术上能推进这个事情。
《中国传媒科技》:您是敏感于前沿技术趋势的,如今虚拟现实AR和增强现实VR是非常火的技术,而且它们已经和教育有结合了,您有什么想法?
朱奇峰:这个问题很好!其实我们的智能教练Ms Aryn就用到了虚拟现实。现在许多学生家长看到我们的产品,他们自己会有一个价值判断,安装这样一个智能教练就可以与孩子英语对话,请一个家教还要收200元呢,我们的价值感非常的清晰。虚拟现实在未来非常的重要,如果有三维的,我决定会把我们的Ms Aryn变成一个三维的老师,更加逼真和加强沉浸感。我们非常关注这项技术,后续也可能会运用到我们的商品中来。
清睿教育引领k12教育信息化“新革命”
《中国传媒科技》:您曾说“我们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了,可能整个中国信息化教育大方向就会出问题”,不了解清睿教育的人,应该会觉得这个口气有点狂。
朱奇峰:我们越来越发自内心地说这句话,因为现在“信息化”太多太杂了。比如简单把一些内容的电子化,像是把老师的录像放到互联网上,大家都说是信息化教育⋯⋯
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上都能实现PPT播放,老师可以弄一个课件在课堂上过一下,清睿要做的信息化课堂绝不是这样。清睿除了将各种资源连接到课堂里面去之外,更注重课上课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法,线上和线下要相互融合,打破线上线下的边际。比如我们今年在青岛做了一节信息化教育公开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直接在线展示某位学生课堂或课后朗读英语课文的录音,可以查看一些学生课堂课后口语测试的评分,并给予鼓励。等等。这节信息化课堂,在我们看来,是中国信息化教育里程碑式的课。
说实话,在中国真正深刻理解信息化教育的人并不多,我们希望能够影响更多人同我们一起真正理解信息化教育革命,理解网络学习空间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
我们正在与全世界一流的教育学者探讨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们能在理论上、方向上把握的很到位,并且将理论总结付诸于实践,现在能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的人或公司没有几个,我们是其中一个。
上一次教育革命是从师徒制到学校课堂教学;下一次教育革命是从一个实体校园,到实体校园+虚拟校园结合的双校园,和由此带来的教学/学习模式的变革。我们相信清睿教育代表和推动教育发展的未来。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关系到2亿学生9年核心学习生涯,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如何和中小学教学结合,是全世界教育关注的大趋势。我们希望把中国教育的方向引对了!
《中国传媒科技》:清睿教育或许就是中国信息化教育未来的方向和模式,但目前清睿主要侧重于英语口语教育,它对其他学科的教育会就什么样的启发?
朱奇峰:我们希望先把英语学科全方位做透,把学生做透,成为英语学科教育的榜样,这是我们当下的定位,这会是带动中国其他学科的发展是重要的一步。下一步我们就是要铺开,英语做透了,就可以开发数学和语文等等,解决更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立起来的网络学习的空间,包括家校互通的体系和平台,可以引入各学科教育等相关内容到里面。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带动了其他学科的信息化教育。
如果中国中小学的虚拟校园大都是清睿教育建设的,那么未来将有无限可能。以教育信息化推动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这不仅是一个千亿价值的市场,也是个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我们将全力布局并把握,开创信息化教育的新未来。
朱奇峰
清睿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
1994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2001UCLA电子系博士, 2005UC Berkeley国际计算机研究所资深科学家。2010年清华浙江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人工智能专家。2001ETSI语音识别抗噪音识别世界第五,Nuance赞助最后一年学费并毕业后加入。2004DARPA语音识别评测和IBM并列世界第一。获美国Extraordinary Ability人才认可。工业界Nuance和Texas Instrument语音识别核心R&D成员,均做出突出和具有行业一流竞争力的成果。
2007创立北京金闻朗科技(一起作业),董事长兼CTO,后转任CEO。2011创立清睿,2012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公司快速扩张和连续盈利,承担三项国家课题并任负责人,并被教育界认可学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