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北京青年报:寒风中的辛苦是值得的

  • 中国记协网  

寒风中的辛苦是值得的

北京青年报 王薇

从2009年开始跑铁路春运,到今年已经是我报道的第8个年头了。面对中国最大的人口迁徙,这一特殊时期,人们的心总是被火车轮牵动。作为一名跑口记者,此时,旅客,铁路一线职工成了我“新春走基层”笔下的主角儿。

2016年的1月到2月,北京经历了历史上的极寒天气,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下,为了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转,无数的铁路职工坚守在一线,这个时候深入一线和他们一起“战”严寒,自己觉得好幸运。零下10度 探访高铁盒饭制作基地

2016年进入铁路春运前,高铁列车上15元盒饭不断供的话题再次被旅客关注,一时间,高铁盒饭贵、成本低,餐服务人员不主动销售的报道层出不穷。为了让旅客了解一盒高铁盒饭是如何制作的,成本到底是不是如坊间传说的低廉。1月23日,早上不到7点,我就出了家门,赶往位于房山和丰台交界的北京动车段高铁盒饭加工基地。当时的室外温度是零下10度,即便穿着最厚的羽绒服仍然会被冻透。转乘多趟地铁和公交车,2个小时后才抵达采访地点,进入基地主楼时扑面的温暖现在都还记得。

采访开始后,记者们需要进入制作车间的走廊采访,换上全套的白色操作服是必须的,由于操作服套不下厚重的大衣,所有的人都只穿了毛衣,操作间里工作人员翻炒着冒着热气的饭菜,采访的人只能隔着大玻璃窗观看,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实在冷了,我们就在空旷的走廊里快走几步,让身上暖和些。

采访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从蔬菜的进场农药检验,到全封闭式的制作流程,再到成品留样检测,每一盒通过X光检测的必备程序,我们亲眼见证了一盒高铁盒饭的诞生,以及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一盒盒饭安全送上旅客餐桌所付出的努力。“我们的盒饭必须保证旅客的食用安全,它不是街边小作坊的产品,说我们成本低,卖的贵,我们真的不能认同。”工作人员的这番话只有在亲眼见到了整个制作流程的人才能懂得。

采访结束后,我回到单位立刻采写了高铁15元盒饭不断供,生产车间全部自动,盒饭都过X光检测仪的报道。旅客的质疑往往源于事物的不透明、不了解。在矛盾聚焦的风口浪尖,能够为市民、旅客揭开谜底,将真实的情况全盘呈现,取得大家互相的理解是媒体人的责任,也是“新春走基层”的真谛。帮幕后人走上台前 一段文字鼓励一个团队

走基层中,我还关注了大量默默工作在幕后的铁路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不在客运一线,却肩负着列车安全的重任。

1月6日,我来到了北京西站,对每天行走在铁轨间,为旅客列车加水的上水工进行了采访。在80厘米的作业轨道上,上水工每天要往返20多公里,冬天喷出来的水很快就会在他们身上结成一身的冰铠甲。和上水工一起站在长长的轨道上,两边是等待加水的列车,刺骨的寒风顺着铁轨一路的刮过来,人冻得瑟瑟发抖,拿笔的手已经无法写字,只好掏出手机,录下上水师傅操作的声音和介绍,回到单位再进行整理。

走基层中,四九城的跑是家常便饭,除了三大火车站外,还有人们不知道的机务段、车务段、动车段……现在想想,在寒风中的辛苦付出特别值得。我笔下的这些幕后英雄们常常会因为我的一篇报道而感动上好几天,他们的故事在团队间传播,有更多的人看到后,因为工作被认可而充满了干劲儿。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很享受这种鼓励、认可被传染的快感。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