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政府媒体互动新常态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的记者发现,今年的记者会现场有一个变化:会场蓝色的背景板“长”长了,还“长”出了两只“大眼睛”——两块巨大的LED显示屏。这个小变化,让坐在较远位置的记者们同样看得清李克强总理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赢得了现场众多记者的“点赞”。

实际上,今年的两会对媒体的增值服务还不止这一点,比如记者会增加了4场,比如部委负责人发声更加主动、两会新闻中心公号更加贴心……

当媒体都感觉“爽”的时候,就是人民群众感觉“爽”的时候,同时,政府的形象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人们不会忘记13年前,在非典面前,北京市由于政府和媒体的信息不对称,群众对突发的疫情产生了恐慌。但当政府主动公开疫情信息,与媒体携手同行后,人们迅速回归理性,最终战胜了疫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而这正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

政府和媒体良性互动的一小步,就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一大步。笔者相信,作为汇聚智慧、倾听民意的国家平台,作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全国两会将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受到中外媒体欢迎。依靠媒体的力量,更加充分地联通“庙堂”与“江湖”、联通中国与世界,将会成为政府和媒体互动的新常态。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