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百姓的陈忠实,走了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编者按】
4月29日7点40分左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
当天下午,正在陕西采访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李彦,立即赶往陈忠实的家中和陕西省作协,现场采访了前来吊唁的作家、出版机构代表、陈忠实的家人以及与陈忠实有着深厚感情的生前好友。从他们的口中,记者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心里永远装着百姓的关中老汉的形象。
今日,我们怀着对陈忠实和《白鹿原》的崇敬之心,特发表此篇通讯,以表达哀思与怀念。
2010年5月25日,陈忠实(右)在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下的老宅。CFP
4月29日15点多,《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赶到陈忠实生前所住的西安工业大学南家属院咸宁公寓2号楼。此时,陈忠实家的单元门口两旁以及院内的围墙边上,已摆满了各界人士和读者送来的花圈。
当天7点40分左右,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
1997年,陈忠实凭借作品《白鹿原》获得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至今,这部小说总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
各界人士纷纷吊唁
陈忠实的家中设有专门的灵堂,灵堂中间摆放着陈忠实的遗像。那是一张陈忠实微笑的彩色照片,好像如往常那样,他还能发出“哈哈哈”的爽朗笑声。
29日17点多,记者又赶到陕西省作家协会。省作协的大厅已经布置成陈忠实灵堂供人吊唁,正面墙上挂着陈忠实遗像,遗像两旁摆满了花圈。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著名作家贾平凹相继前来吊唁,向陈忠实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贾平凹说,事先听说陈忠实吐血,但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
前往陈忠实家、陕西省作协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政府机构、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士,有新闻媒体人,还有大学生和普通市民。陕西省作协、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等机构的相关领导到陈忠实家中吊唁、慰问。陈忠实的女儿所在单位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带领社里的干部群众专程到陈忠实家吊唁、慰问。
政府相关机构,以及作家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广播电视台、西安出版社等单位纷纷送了花圈。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等作家,话剧《白鹿原》剧组的制片人、编剧、导演、美工等个人也送了花圈。
作为陈忠实家乡西安市灞桥区西蒋村的人,陈永利告诉记者,他曾在家乡建了一个白鹿原书报屋,当年得到陈忠实的大力帮助。当天,西蒋村的陈忠实旧居也设了灵堂进行吊唁活动。
热心提携青年作家
在驱车赶往陈忠实家的路上,陕西新锐作家周瑄璞给记者看了她微信里存的一张照片,是2014年10月26日陈忠实与陕西青年作家在一起的照片,当时陈忠实说:“多年来,没有一天不签书的,我可以回绝达官贵人的邀约,但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拿着《白鹿原》找我来签名的读者。”
周瑄璞2002年夏天曾拿着一本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鹿原》请陈忠实签字。陈忠实一看有些意外,他说:“哎哟,你这本书是头版第一次印刷,我手上都没有,你能不能把这本书给我,我再买本新的送给你?”周瑄璞当场应允。后来陈忠实在送给周瑄璞的《白鹿原》一书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周瑄璞)书写得上乘,人亦颇见修养。后拿拙作《白》让我签字,发现为出版第一次印刷本,便留下作存。另购此新版本谢还。是为记。”还特意盖了两枚红印章。
2015年年底,周瑄璞出版新作《多湾》,寄书给陈忠实,陈忠实收到书以后打电话给她,只说了两句话:“书收到了。祝贺你。”这是周瑄璞最后一次接到陈忠实的电话,她知道陈忠实的病已越来越重了。
对于陈忠实对青年作家的关心和提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希哲也深有感触。
2010年,冯希哲曾组织一次专门研讨陈忠实文学作品的研讨会,那时,陈忠实已经67岁,身体不太好。他要求不坐在主席台上,并说“我今天就是学生”。整整一天,他拿个本子从头记到尾。
冯希哲曾主编《说不尽的〈白鹿原〉》,书里有相当篇幅选的是评论陈忠实作品哪些地方不好的文章。冯希哲说,陈忠实最感兴趣的就是这部分,他愿意听、愿意看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觉得很受益。“陈忠实是一位好老师,是一个精神模范。作品好,人品好。”冯希哲说。
地道的关中老汉
“他是个光明正大的人,是个很讲原则的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老汉。”冯希哲说,陈忠实患病之前最喜欢吃的是面食,但生病以后很奇怪,他变得很想吃米饭。
陈忠实是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跟冯希哲住在一栋楼里将近10年。因为工作关系,两人常常到楼下的一家小餐馆吃饭。冯希哲说,陈忠实最喜欢的凉菜是洋葱拌木耳,洋葱要多一点,稍稍加点醋,不放辣椒。另一道菜是酱烧排骨。
“陈忠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关中老头。”冯希哲说,陈忠实还是个球迷,能叫出若干个球星的名字。到足球赛现场,人家特意给他安排到主席台上,他不愿意去,说“待在上面,急了骂不成人”。
求陈忠实字的人非常多,只要是普通百姓求字的,他从不拒绝。也有想当官的人求字给钱,他直接把钱就扔了。“遇到原则的问题,他的眼睛马上发出锐利的目光。”冯希哲说。
老人走得很安详
2014年,大概有半年时间,陈忠实一直患口腔溃疡,到2015年年中确诊为口腔癌。
周瑄璞告诉记者,当听说陈忠实身体不太好的时候,一位朋友托她把一块可收藏的石头转交给陈忠实,陈忠实执意要自己来取。那天下着瓢泼大雨,短短的路程,他开车走了2个多小时。临别时,陈忠实那种眼光,至今周瑄璞都清晰地记得,“现在想想,他像在跟我告别一样”。
2015年6月,冯希哲从外地学习回到西安,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陈忠实。这时,陈忠实已经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写字来交流,他写道:“癌,这是人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东西,但是人得面对它……”谈起这些,冯希哲哽咽着:“他生命意志力很强,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
4月27日晚上,冯希哲最后一次去医院看望陈忠实,陈忠实紧紧握着冯希哲的手。冯希哲看着病弱的陈忠实,说:“先生,我已经明白您是什么意思了。”
陈忠实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走得很安详,很平静。
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告诉记者,该社准备在一个月之内出版有关陈忠实的5本书,将来在陈忠实追思会上首发。
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大院里,陈忠实书写的“文学依然神圣”镌刻在石头上。强紫芳 供图 (记者 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