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构建“智慧城市”
- 互联网
●胡宝继
金结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交通网络一直是重点建设对象,项目主要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轴一带”的空间结构交汇处,以问题为导向,以枢纽为中心。工程不仅要大跨行政区、商业区和城市绿心,还将人文、文化、绿色、水源融汇到一起,组成重点城市特色,将其功能组团到一起,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的认同感。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用地范围约61公顷,地下总建筑面积约128万平米,地上面积约139万平米,地下枢纽部分总投资约为345亿元。车站为地下三层,整体埋深为32米。它连接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城际联络线两条铁路线路,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北京市继大兴国际机场后又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该项目主要设计为四个方面,交通设计、枢纽设计、车站设计、城市设计。交通设计是以弹性绿色公共交通为主,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客流量,将同行分为弹性设计、立体交通和绿色交通,科学规划客流,保持客流的弹性,不能超过每小时的客流红线;枢纽设计为了改善枢纽换成的空间环境,让旅客拥有更好的感受,中部为候车厅,空间高挑引入自然光,两端为出站厅,设计快速换成通道,实现安检互检。车站设计中包含市政配套竖向设计,下沉式交车场,优化车站布局。将阳光引入地下车站,融入到城市中,车站的设计要控制好高度、视线开阔、减排节能,地下车站将副中心站和雄安站紧凑链接在一起,将地下车站与城市车站结合起来。城市设计为立体声态的符合城市,将人口密度地的地方连接起来,构建功能复合、立体声态的智慧城市。
该区域的战略定位是新一代国际化商务区,站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主要以金融为主导,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和扩大,形成具有新型的国际化商务区,提倡多维度空间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区典范。将交通和环境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副景观长卷,并且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提出城市的防洪设计和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人民出行调节,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