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源——中国艺术名家推荐
- 互联网
陈一源,字泉灵,号乔仁,四川成都人,中西文化研究独立学者,儒释道兼修,国家高级书法师,社会活动家。先生爱诗词,略通丹青,长于书法,亦涉足文化评论与长寿养生;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以及报刊杂志。在学术研究方面主张"思人所未思,言人所未言",倡导"智慧生",平生喜欢游历,博览群书,喜欢广交天下朋友。
他在研究了中国近代三大显学(甲骨文、敦煌、红楼梦)的基础上,在学界首倡《彭学》(关于彭祖的一门学问)应该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显学。改革以降,陈一源侧重人文、宗教、书画艺术和中医养生版块,尤其对传统文化和国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另外,他参加过三次国际性的《易》学论坛,曾被新加坡《易经研究》会授予《当代易学家》称号,2000 年事迹入编《当代中国易学文化辞典》。多年以来,先生喜欢的一句话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主要社会职务:
央广国际文化交流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央媒文化组委会副秘书长,
《中华英大》半月刊社融媒体中心理事会副主席,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央广文旅国际合作发展中心客座教授联合国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与许多书法界人士所不同的是,陈一源先生执着的认为:欧洲工业革命以来,西学东渐,在科技、医学、文化、艺术方面的话语权都是西方人制定的。在这些方面的很多标准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中国书法具有像宗教一样神圣而圣洁的地位,中国书法这个独有的民族文化形式也被稀单糊涂的拉进了西方的艺术行列"下嫁"于西方的"艺术"。中国人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文化自信:书法就是书法,书法不是艺术。西方所谓"艺术"只是一个近 100 多年以来才在中国叫响的一个泊来词汇,在没有"艺术"之前,中国的书法就已经存在 2000 多年了。书法可以涵盖艺术,而艺术绝不可能涵盖我们中国的书法。也许,中国书法是西方人永远望尘莫及的一座文化高峰。一个有品位的书法家,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文化积淀和自己心性的修炼。有了这个基本功,才有可能出现"下笔如有神"的笔尖下的精妙表达。西方艺术,它怎么折腾也只是在三维空间里面的一种技术活。纵观西方的艺术史,他们都是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道"的层面。西方的所谓艺术品都只是在术"层面上的表达,而中国好的书法作品都是灵魂的结晶,是"道"层面上的高维表达,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学习中国书法,没有更高维次的思维和认知,是不可能写好书法的。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明白这些道理,谈所谓书法都是隔靴搔痒。陈一源先生还认为,主动捍卫中国书法神圣而圣洁的地位,应该是衡量一个中国书法人有没有对自己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尺度。中国书法是我们祖先留给人类的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她会永远在人类文化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