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定胜天
- 互联网
初识崔哥,是在七年前的中国二十二冶曹妃甸项目。皮肤黝黑、说话快而有逻辑、爱笑,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那时正值夏季,烈日炎炎下,现场正在进行路面的沥青摊铺作业。当160℃的沥青料倒入料槽时,热浪已经让空气变得扭曲;踩在刚摊铺的路面上时,脚被烫得有些发麻。崔志鹏蓝色的工作服已经湿透,后背留下一大片汗水浸湿的印记。现场嘈杂,他提高嗓音,正在跟压路机司机交谈着什么。我问旁边的技术员小张:“崔哥在跟司机说啥呢?是摊铺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崔哥在跟工人强调碾压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路缘石,不能在碾压方向上突然转向。只要是重要工序,崔哥都会盯在现场,跟工人再三强调应该注意的点,因为在他心里,现场的施工质量是最重要的!”
2020年国庆,中国二十二冶路桥公司涿州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开工,业主要求开工一周之内就要形成大干局面。当别人还在沉浸在节日的欢愉氛围时,崔志鹏已背上行囊,第一时间赶赴施工现场。但彼时设计图纸、勘察设计等资料都不齐全,业主又提出开工即大干的要求,让大家无所适从。为了尽快打开大干局面,他白天奔走于施工现场勘查施工情况,更是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办公室的“常客”,每天两万步轻松达标;晚上他与项目技术人员一同挑灯夜战,两周内完成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让现场施工“有章可循”。
“涿州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施工的工作面分散、涉及专业多、施工条件复杂,这些在我们看来都不是难题,确定城区内地下纵横交错、埋置深浅不一的热力、燃气、电力、通信、国防、给水、排水等各类管道的位置,才是最棘手的。”为最大程度保护现状管线,项目部精心策划组织,合理调配资源,开挖前找各管道产权单位确认管线位置及埋深,并通过物探仪再次确认管线位置,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甲秀路新建雨水管道施工全长260米,管道直径2米,管道埋深7米,此路段各类管线交错排布,施工环境非常复杂,项目决定选定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这是涿州地区首次使用此工艺,尤其是需要一次性顶进260米的长度,对项目团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方案论证阶段,崔志鹏带领技术人员对顶力、管身受力、后背墙受力等进行了充分验算,设计了“双排钢板桩+钢筋混凝土”现浇整体式后背墙,确保后背墙在顶进过程中状态稳定。通过顶力计算,崔志鹏决定不设置中继间,而是在减阻措施上做好文章,260米一次顶进到位,降低施工成本。在顶进过程中,他在操作台时刻关注顶管机状态,努力确保各项参数正常,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在顶进到40米时,顶管机刚刚穿过辅路进入主路,压力表数值突然增大,电流表同时显示异常,钻头停钻。施工队找到崔志鹏说:“崔工,顶不了了,前面有卵石,现在停下来顶管机还能挖出来,在往前顶到管道下面卡钻就挖不出来了。如果机头拿不出来,得损失10多万啊。”当时崔志鹏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这可怎么办?如果停工把机头挖出来,工期完不了,项目也会有损失;如果不停继续顶,机头真的拿不出来怎么办?施工队一直催促:“不能长时间停钻,一次顶这么长,容易抱管,要抓紧定方案!”
崔志鹏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冷静,认真分析勘察报告,仔细查看泥浆中携带的碎块,最终认定可能是遇到了孤石,可以拼一把。他斩钉截铁地告诉施工队:“继续顶,有问题我负责。”最终通过不断地调整钻头方向,反复收缩千斤顶,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压力表终于恢复正常,顶管机也恢复了正常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顶管施工。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光阴荏苒,十七年间崔志鹏一直扎根一线,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项目技术团队一起克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让党徽在施工一线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