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的楷模一黄名芊

  • 互联网  

黄名芊,1935 年生,号兰田山人,著名画家,大漠山水画创始人,教育部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中国画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水墨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华卫视艺术风采栏目组艺术总监,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南京崇德书画院暨一画网学术艺术总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艺术职称考级中心首席专家。受邀出版2021 年冬奥会水晶玻璃个人画集《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家一黄名芊》。

1999 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共和国 50 年文学、艺术研讨会》作品获一等奖。因年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香港)特别金奖;

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被评为中国画坛 30 位杰出人物,作品获当代中国第八届山水画展金奖,应邀参加当代中国第九届山水画展名家示范展出,作品发表于封面,授予建国 70 年中国山水画家终身成就奖,中民公益事业盛典,被评为 2021 年中国艺坛领航人物,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特别金奖,第八届海峡两岸书画展金奖。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阿联酋国家艺术博物馆收藏,北京水立方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现代美术管和多个国家会议收藏。作品《路漫漫》应邀随《神州九号》飞船遨游太空,作品《岑参诗意》,个人简历,题词应邀刻石镶嵌于北京八达岭新长城景区永久展示。专著有:《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二万三千里写生实录》,《大漠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技法》等。

大漠气象的深静与华美——黄名芊绘画赏析

杨丽玲(台湾大公书画院院长)

对生活在南国台湾的我而言,沙漠,于想象中,是干燥、严酷、飘忽的,风沙如海瞬息诡变,隐藏着无法预测的危险,无涯无际的广袤虚渺中,那一浪一浪的沙丘相连到天边,尽是岁月的沧桑……

黄名芊画笔下的大漠风光,构图严谨、用笔老练,自不待言,而功力浑雄与否,仅是赏析画作的指标之一,更常让我凝睇关注的,是作品能否能于「画内有心、画外有话」,绘画透过形象、线条、色彩所呈现的,如果只是补捉美感,那样的美是空洞的,表相再好,也只是技巧性的涂鸦,无法触动人心。唯当画者的灵魂融入笔下,透显于画中,那样的绘画语言才能是丰富而耐人寻味的。

所以,我看画,总要一看再看,有时全神贯注地凝视,有时仅是不经意地一瞥,默默寻索着、探问着,好奇那画能对观者说些什么?是否想告诉观者什么?观者与画神交的过程,同时也正是观者对画家心灵世界的扣问。

非常有趣的,我感受到黄名芊绘画的大漠气象,似乎于深静中散发出某种隐微的华美,那是画家心象的透显与追寻吗?所以行旅其间的驼队没有风霜疲惫,而是步伐雄健有力的,朝向充满无限可能的远方迈进;纵或是干燥贫脊的沙漠,也能迎来绿意与春天,大漠生活艰难、危机四伏,也无法夺走人们的快乐,日子再苦,也要怀抱着希望,欣歌载舞。

在中国绘画领域里,被喻为大漠山水画派创始人的黄名芊,不仅记录辉煌,年轻时即曾随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与美术史论家傅抱石先生参加过「两万三千里路」壮游写生,读中国美术史的感悟,从青年时代便便立志艺术创新,受到傅先生“其命唯新”思想的影响,加之在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新疆发现沙漠,决心以沙漠为师,先后九次深入沙漠,为了熟悉人文景观,拜访当地牧民,了解当地历史变迁,长时间观察沙漠的多变生态,将沙山、沙丘、沙涛、沙龙的奇特景观收入画中,表现大漠之魂。他独创画法的「大漠作品」系列,曾被中国文化部艺术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欧阳希君喻为“中国沙漠画第一人”。曾多次应邀赴国外展览,作品被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挪威、阿联酋等国的国家博物馆、专家学者和个人收藏。

此番,他的大漠作品能到台湾展出,让我们一开眼界,画家也专程飞到台湾,在画展现场与赏画群众面对面接触,态度温雅,丝毫不端架子,风范可亲,为两岸艺术交流史页添写美好的篇章。而画展成功,圆满落幕,并非画下句点,实是向前翻开新页,启动更多的无限可能。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