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未来科技论坛圆满举办,多企业展示科技创新力量

  • 互联网  

日前,第三届未来科技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大会(简称“DTC 数服会”)”由中国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联合主办。本次论坛聚焦数字科技驱动行业发展,着眼于数字化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需求,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跨界融合的国际创新交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张春生、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小勇等嘉宾出席并致辞。作为数字科技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论坛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机构与企业的大力支持。

未来科技论坛致力于打造集科学普及、前沿科技信息交流、人才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聚焦国际科技创新前沿议题,凝聚新时代的科学力量,弘扬科学精神,倡导面向全球的创新交流合作,搭建科学与社会各界间的桥梁,激励和支持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开展创造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的研究。

本届为期一天的论坛,上下午分别围绕全球数字科技的热点议题和“科技创新”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成果丰硕。活动现场众多院士、知名企业家代表、行业杰出人物分别进行了相关议题分享。

上午场:院士演讲,解读新一代未来科技布局

丁烈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

丁烈云院士分析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指出了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的趋势,分享了关于新基建内涵及特点的思考。结合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对建造服务化、平台化等面向新基建的建造产业新业态进行了探讨。

郭仁忠:《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的自然进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

郭仁忠院士围绕智慧城市的逻辑框架,探讨了城市范畴的新基建。他认为,城市化、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两个主旋律,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的自然进化,新基建是信息时代基础设施的自然进化。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基建的开展。

余少华:《数字世界将向何处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初步列举了数字世界的建议:一是人、网、物三元的千亿级万物互联,与各行业、各地区持续深度融合,由此会产生很多新应用,将催生出数字世界大量的创新和发明创造的可能性。

张春生:《深入探讨行业数字化智慧化的新技术》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张春生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董事长张春生指出,在中国经济深化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本届峰会的举办是响应国家加速推进“新基建”和“两重一新”等战略部署,深入探讨行业数字化智慧化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机遇。

沈小勇:《智能制造产品化与产业化的实践》

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小勇

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沈小勇提出,数实融合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已成为引领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

中午场:思想者论坛,坚持创新与发展

彭雪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彭雪海

彭雪海副局长就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解读。他表示:探索智慧城市场景开放的实施路径,通过数据支撑,平台赋能,场景牵引等方式,聚焦重点区域,聚焦民生关切,聚焦产业发展,强统筹广应用,助力产业生态全面激活,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坚守智慧城市建设的定力和耐心,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

杨放春:《算存协同,数实共生,构建城市元宇宙》

北京通信信息协会杨放春

杨放春理事长致辞中指出,城市元宇宙是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城市,算存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城市元宇宙与物理世界数实共生的载体。用元宇宙的想象力,带动真实城市的创造力,反过来真实城市的美好建设,也将迸发数字城市的更多可能。

张平:《构建元宇宙问题及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

张平认为,元宇宙让虚拟世界变成了平行于物理世界的宇宙,而其中区块链技术由于天然的去中心化和价值流转等特征,将为元宇宙提供网络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无缝支付和结算系统。

仝海威:《推动互联网3.0产业发展 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北京经信局仝海威总工程师

仝海威提出四点。一是突出数字驱动;二是突出全球争先,坚持全球化视野和高水平开放,;三是突出标杆引领;四是突出城市孵化。

圆桌对话:数字孪生城市与数字原生城市建设探讨

圆桌环节,由中国信通院规划所副所长刘高峰主持,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辛超、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彬、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孪生事业中心总经理高翔、泰瑞数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高峰围绕数字孪生到数字原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数字原生城市中先行应用领域的发展建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下午场:大咖分享,探索新形势下显示产业的发展方向

张晓新:《一带一路智慧城市数字化发展为契机》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执行主席张晓新表示,虽然数字孪生城市已经在新加坡、中国雄安等地落地实践,但目前仍处于探索期,面临认识不一、技术不成熟、商业模式不清晰等诸多挑战,亟需产学研用各方充分探讨,逐步对数字孪生城市内涵、架构等达成共识,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助力数字孪生城市有序发展。

郭仁忠:《数字孪生城市:技术与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郭仁忠认为数字孪生城市是可行的技术方案。郭仁忠介绍,基于三维城市模型集成融合城市大数据是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可行性路径,这个模型可以理解为数字孪生城市,或者城市信息模型。而数据融合起来后,可以运用到城市模型建设、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

张新长:《城市时空信息智能化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二级教授张新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二级教授张新长表示:智能感知构建了人-地一体的综合感知框架,实现了人与地理环境的大范围时空信息的全面动态感知;智能融合实现了多模态时空数据的自适应组织、轻量化访问、精确融合与多层次可视化。

江生沛:《数字孪生在物流场景的落地实践》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孪生负责人江生沛通过自动化建模和双渲染引擎降低建模成本和硬件成本;用数据空间化技术将城市大数据和城市信息模型充分耦合,进而准确的展示、统计、分析;用数字孪生赋能专业仿真,助力城市内涝,城市交通等科学决策。

曾勃:《探讨城市规建管一体化新思路》

论坛现场,北京通州副中心指挥部工程建设部部长曾勃重点分享了北京城市副中心BIM应用及思考,在应用经验上,他表示要有明确的BIM应用目标、良好的应用政策环境、以及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

刘捷:《物联网技术打造的领先的城市解决方案》

百度智慧城市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捷用 "1个新基建,3个新能力,1个新模式"概括了百度智慧城市大脑的架构和能力。通过百度AI中台、数据中台面向不同的场景提供相应能力,带动本地生态合作伙伴一起面向城市提供服务,进行创新,带动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

活动最后为展现我国数字孪生行业杰出人物、优质成果、技术团队及服务机构在行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弘扬我国数字类的企业创新精神,树立行业优秀典范和先进价值,推动数字创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杰出代表颁发相关证书。

未来科技论坛是一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多年来一直秉持国际化、专业化和平台化的办会宗旨,着重于打通上下游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在跨国界、跨行业项目对接方面的平台效果明显。

自举办以来,未来科技论坛(简称:“DTC 数服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数字强国的重要思想,广泛凝聚起社会各界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的共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来科技论坛已经成为我国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和数字科技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汇聚全球力量助推数字中国建设的合作平台。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