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向巅峰·问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王荣昌
- 互联网
王荣昌,1948 年安徽芜湖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歷任荣宝斋(深圳)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广东省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专家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国文化艺术交易中心】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及特聘画家;
香港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
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首席艺术顾问;
C CTV《艺术名家》特聘为【中央电视台艺术导师】;
《深圳市叶选基公益基金会名誉会长;
先后被国家文旅文化中心授于“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北京会议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使馆收藏;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机场政务厅及深圳市委组织部等机构收藏。
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美术报》《文化报》《台湾故宫博物院》等近百家报刊、杂志及电视台报道;并由《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画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荣宝斋画院》《北京画院》等十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出版发行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学范本一一王荣昌作品精选》。
《美术报》《深圳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政协》《解放军报》艺术名家杂志《光明报》等报刋杂志都作过报道。
2023 年 9 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社发行了《中国写意花鸟画入门》专着。
当代画者之风骨
一代画荷大家王荣昌先生
苦木
艺术史表明,传统水墨的继承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传统文脉的“诗意性”与“自然性”,艺术家在不断的学习中将传统水墨表达得淋漓尽致,在㜤变中形成“诗书禅入画”后的魅丽,展示着画者风骨。
一代画荷大家王荣昌先生创作的水墨荷花,就是依仗中国传统文脉“守望”与“创新”,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将传统水墨艺术发扬光大,从而展示出当代画者之风骨,彰示着文人画的风采!
在“以禅入画”中形成高古、旷达的文人情怀,其“禅境”空灵、通透、极见功力!在古代先贤的画评中,早以有“以禅入画”“境高意妙”之说,而“禅意”“禅境”在“禅宗”创立之后就影响了历代画家的创作,画家在追求“空灵”的禅境中,将“禅意”写入画中之感受,以求得空朦灵透的高妙意境。如唐代王维以“寄寓神情于物”《雪中芭蕉图》注①;宋代苏轼《潇湘竹石图》,隽逸之气朴人,景色苍茫令人心旷神怡;注②:梁楷的《泼墨仙人》表现了一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形象,其描写飘逸“不拘常法”达到“拙规矩于方园,鄙精研于彩绘”,笔简、神具、得之自然注③。皆是“以禅入画”的代表。
王荣昌先生正是在古先贤的传统绘画中,获得“以禅入画”的真谛,在“悟禅悟世界,悟道悟人生”的感慨中,传承古先贤的绘画精妙!同时,也是“走进传统、又走出传统”的创新者!他的水墨荷花把传统水墨的“变”“守”之法运用到娴熟练达的程度!如其作品《墨荷》系列、《清趣图》、《竹石图》。其笔墨语言、鲜活、灵动、通古达今,又将“禅意”“禅境”融入荷花创作中,达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空灵之境!其画高雅清新、面貌独具,不仅将“禅境”写出天簌般静寂,而且在作品中表述着“新奇可涌”的简练与豁达!高古、玄妙的“禅境”得以在“诗书入画”后凭添几许飘逸与灵透,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水墨的格局,形成具有个性的笔墨语言。正因为这样,北大把他的荷花作品纳入教材,成为高等院校的教学范本!
王荣昌先生的水墨荷花不仅把“以禅入画”写得淋漓尽至,而且把“以画喻禅”写得精妙绝伦,其流畅娴熟的笔墨语言,在挥写中尽展风流,每幅作品展示出自然流畅的“诗”“情”“禅意”并存,又在诗的空朦中佐以淡雅,加以厚重,彰显传统水墨的审美取向与追求!从而形成王荣昌先生独具面貌的语言风格,成就了他自在、又自觉的艺术品格,进而获得更加自由灵活的变化空间。因此,他的荷花创作更多新质,获得“独创”的面貌;他的荷花作品,表现出一种平静与祥和,达到“以禅入画”后的天籁之美!这种美,源自他对大自然的礼赞;也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叩问;更多的画面里表达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譬如《墨荷》题诗句中“荷花荷叶五尺长,不恋污泥也自香”诗入画后表现了王荣昌先生“大智若愚的情怀”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文化传承。又如《颂君子》“月照塘荷景色新,花开朵朵类天星,出淤不浊品高贵,世上唯君风格清”,这幅画在诗入画后的才情烘染中,将他的水墨荷花展示出“笔精墨妙”的艺术章节,形成“化境入境”后的高妙!其笔墨功夫,老练、娴熟、笔与笔之间,勾连纵横,墨与墨之间,浓淡渲染恰当,环绕着诗意,形成别有洞天的创作格局,成就着“诗画相融”的高度升华!画面清新自然,含苞欲放的荷花,佐以双鹤相依,在淡墨如雾,浓墨如雲的变化中,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王荣昌先生在荷花丛的远处又用淡墨托起一支荷花,亮人眼睛,别有见地!从中,彰示出王荣昌先生精湛的笔墨功夫和巧夺天工的构思。整幅画有“禅”的缀入,有诗意的融合、淡远、空旷、荷与荷之间长相依、紧相连、根根脉脉、枝枝叶叶、花与花之间“格”“段”分明,鲜实的莲蓬,给人许多满足!在吵杂的凡尘中读到如此清新爽目的荷花图,当然是一种清凉、一种陶醉!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大自然美的天籁!一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④的向学心态!所以说王荣昌先生是学古人之章法,博古通今,“又能拟神而律之,不泥其状者,传真求其形似,意匠贵乎神存”注⑤。写形状物意在笔先,将诗的飘逸,书的潇洒,禅意的空灵,尽写万里荷花中!“以酣畅的笔墨,淋漓的元气创作出一种至纯至朴的意境”。其格调高洁,让人读出出污泥而不染的艺术风骨!从中进入“竹解心虚即我师,水能性淡为吾友”(清陆元)的诗意与禅境之中。
清人张宜泉为曹雪芹写过一首诗“爱将笔墨呈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雲留。”注⑥这首诗是张宜泉描写曹雪芹的才华和风骨,从诗中却让人读出文人的境遇,一代大文学家曹雪芹留给后人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和他对绘画理论的阐述,然而他的生活境况很清贫,达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成度,可他的文人风骨成就了“野心应被白雲留”的高古。王荣昌先生何偿不似古先贤般的苦苦追求,勤勉自己!他画的荷花作品高古清奇,神韵天然即有学者的胸怀,又有君子之风骨,他的每一幅荷花都令人走进天籁之美的境界中!可他的风雨人生,他所承受的艰难,何尝不似古先贤所经历的苦难,王荣昌先生出任荣宝斋(深圳)专职画家起,就经历着一路的坎坷,勤勉中带有多少难以叙述的痛苦,但他依然砥砺前行,坚持创作,他在二百多家刊物、一千多家网站发表作品。历经多年的努力他的作品展现在国家、政府、金融等机构,深圳机场办公大厅,北京世园会,国家领导人“茶述外交”办公厅,得到世人的关注。
王荣昌先生是为画画而生,又为生活而画,他曾四次登黄山,感悟大山的魅力,他以过花甲之后身躯行走在黄山的山路上,与苍茫对话,领悟历代先贤登临时的感悟:“师法自然,方是大法”的至理名言。面对苍茫,面对纷纷嚷嚷的大千世界,他选择以“禅悟”洗刷内心中的杂乱;以“悟禅”理解先贤在艰难中仍有传世之作问世!他在悟禅中觉悟!重要的是,王荣昌先生对传统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独特的笔墨语言,才是艺术家毕生的追求”。这其中包涵着他对水墨的理解与创新的认知:如王荣昌先生所谈到的“自古以来大多数画家喜欢画荷花,除了精神的东西之外,荷花最能体现画家对笔墨的驾驭能力”;又如王荣昌先生的论文阐述出《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所阐述的,“之所以是中国画,就必定离不开笔墨,这是中国画所固有的特性,数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上,大凡有品位、有内涵、有精神的中国画都是与好的笔墨分不开的”。由此,看出王荣昌先生的荷花艺术之所以高品位,皆是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奥中,研究获得,他始终坚持,学诸家之长,以自然为师的创作理念,读懂大自然、读懂传统文化的根脉,勤耕细作中酝酿创作激情!他不仅把大自然的美写入画中,也是对古先贤的礼赞!可见,王荣昌先生是以学者的睿智将“诗”“书”“禅”入画,形成冲破篱樊后的艺术境界,开创了画荷艺术的新天地,是把传统水墨发挥到极至的画荷大家,是当代一位极具风骨的画坛翘楚!
2021 年 5 月 10 日
写于高唐中奕华府
注①:《吾人丹青·中国画僧》
注②:《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邓拓遗著
注③:《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注④:《论语·大学》
注⑤:《废艺斋集稿》
注⑥:《红楼梦学刊》1979 年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