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八连”永不生锈的“精神密码”
- 新华网
连现在有6户,都是从上任连长刘晓斌手上“传”下来的。
“连长离任时特意交代了,要照顾好他们。这是八连的传统。”刘双凤说。
上世纪50年代,当八连移驻到小横琴岛时,官兵们都会把不多的口粮给当地居民宁愿自己两个月以黄豆果腹。
今天,八连在横琴岛的口碑依旧相当好。原连长施新云救起来的渔民到现在仍“试图”给连队送新鲜的海鱼,虽然没有一次被收下来;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工程师王威说,没有八连官兵的无偿支援,企业的项目不会这么快完成;横琴一中副校长石伟岳说,要是当初没有八连官兵把旧营房翻新了借给学校当教室,孩子们都不知道去哪儿上课……
人民,是八连官兵心中最重和最柔软的一部分。
“八连的兵不只是心里装着我们,更重要的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能救我们于水火。这些兵训练较真,作风好,素质硬,关键时刻顶得上。”渔民邵宝山说。
2008年的台风,他和其他几个渔民兄弟在海边的简易房被台风吹得七零八落。
“台风来了,八连的官兵也来了。”邵宝山回忆起自己看到八连官兵的那一刻,“真的感觉是恩人来了,有人管我了。”
快60岁的邵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