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权力把帅哥美女吸引到北京

  •   

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人文经济学会、搜狐财经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2014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论坛”。以下为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的主题演讲发言。

陈志武:目前为止,大家听的比较多的是关于人口增长、人口减少、人口结构、人口政策的话题,我先说几句。如果我们稍微不注意,对政策给予的希望太多,很容易让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中国人口结构方方面面之所以有这个结局,其中一个很大原因跟政策恰恰是有关系的。毛主席说人多力量大,所以鼓励中国多生育,到后来一胎政策严格执行,变成了另外一个极端。是不是接下来我们又走回毛主席的那个思路,重新回到人多力量大的这样一个政策取向?我觉得我们千万不要犯那样的错误。我觉得要尽量少一些,而不是更多,因为我们今天看到人口的问题,特别老龄化的问题以后,如果重新把更多的希望,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新的政策上面的话,那会非常容易带来更多的扭曲。我们千万要避免基于单一的一个目标去对政策做太大调整。因为当初推出一胎政策的时候,当时的目标非常的单一,就是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但实际上控制人口的增长,由此引申出来的一胎政策,对整个社会结构,包括文化,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那么大,这是当初政策决策者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没有办法完全理解预测到的。

刚才顾教授也说到,中国今天的人口状况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或者是人口控制政策导致的。梁先生也说到关于人口增长生育率的变化,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我这里再补充几方面。

一个是现代文化的影响。人本主义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说,原来我们中国人更多就是不要太多想到你自己,你自己的感觉不是很重要,你应该更多想到你的家族,想到这个社会,想到整个国家,那才是你每天应该关注的。但实际上这些年,包括中国,尤其是欧洲,从中世纪结束以后,十八、十九世纪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对生育率的下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道理很简单。我们原来,特别是女士们被告知,你不要想着里自己,要想到别人,想到一家,到现在是想,我的幸福不能寄托在别人幸福不幸福上面,首先是把我幸福定位在我自己对自己的挖掘,我人生的实现程度,我的幸福应该来源于这些东西。这样一来的话,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幸福定位在自己的身上,那生多少小孩就变成第二位重要了。原来我们中国做妈妈的,把一辈子的幸福首先定位在子女和丈夫身上,通过生很多小孩,把小孩照顾好,来定位原来中国女性的幸福感。但是现在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这方面开始发生很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慢慢发生的,但是这种变化对生育率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