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的8大猜想

  • 中国记协网 人民日报  

猜想5:“两微一端”迈向“三微一端”

微视频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用户量、传播力或迎来更大突破,网络社交媒体的格局也会随之重塑

回顾2015

过去一年,随着4G网络快速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交应用微视频发展如火如荼,很多热点事件背后都可以看到其身影。天津港爆炸、“9·3”大阅兵……各类短小精炼的微视频刷屏社交媒体,以丰富的视角营造出极强的现场感和冲击力,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发酵方向和传播模式。在移动端领域,操作简便灵活的秒拍、美拍等微视频App,拥有更高的网民参与率和极快的增长速度,进一步拓展了视频产业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态势看,微视频“轻松拍、乐分享”,直观满足了大众的表达需求,以及展示与分享的诉求。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发布《2015年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生态发展报告》指出,无论是助推“互联网+”经济,还是独特的舆论影响力,抑或是产业发展空间,微视频正在成为越来越独立的媒介形态。

微视频可以轻松实现即时分享

展望2016

2016年,微视频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入口,各类视频盒子、应用层出不穷,与传统门户、搜索引擎、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形成更为强劲的竞争,不仅强化了视频业上下游的垂直整合,还不断打破不同传统行业边界,加速产业融合,重塑视频行业生态和网络社交格局。

步入新一年,微视频用户量、传播力或许都会迎来更大突破。微视频不仅仅向“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表现出强劲的渗透力,可能还会与微博、微信、客户端并驾齐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尚丹)

猜想6:合并潮势头更猛

互联网合并潮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预期走势和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部署,或将出现更多合并案

回顾2015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圈多对曾经水火不容的企业,从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2月,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4月,58同城与赶集网宣布合并;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先后宣布合并;12月,世纪佳缘网与百合网也走到一起……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圈发生的合并潮可谓“前所未有”。

外界普遍认为,导致如此频繁且规模惊人合并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了互联网企业融资的速度和规模,迫使很多以“烧钱”维持市场地位的企业,不得不“抱团取暖”。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要数滴滴与快的的合并。 就深层原因而言,除了一部分合并是当事企业主动寻求合作外,更多的合并则来自投资人背后的运作,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出手。例如,滴滴与快的、携程与去哪儿的合并,背后都隐藏着“三巨头”的身影。

展望2016

从这个层面来讲,未来互联网企业合并潮将何去何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预期走势和互联网巨头的战略部署。而就目前的态势来看,考虑到资本市场回暖艰难、互联网巨头战略需要等因素,2016年互联网圈很可能出现更多的合并案。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身处合并潮中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应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发展战略,在有潜力的行业中慎重选择并购伙伴,以战略眼光审视未来发展需要。(王坎)

猜想7:“互联网+”重点突破

在制造、农业、教育、文化以及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互联网+”将获得突破发展,引发巨大的产业变革

     回顾2015

过去一年,“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年,“互联网+零售”“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引发一场巨大的产业变革。

展望2016

放眼2016年,“互联网+”将从新名词变成主旋律,并将在几个重点领域进一步获得突破发展。

“互联网+制造”火力全开。互联网加速改造制造业,助推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在“互联网+”的驱动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互联网+农业”生态圈逐步形成。互联网将融入农业全产业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入传统农业,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将产生化学效应,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将逐步形成。

“互联网+教育”引发行业洗牌。在线教育行业驶入快车道,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传统教育企业和在线教育企业竞争加剧,合并案例或增加。

“互联网+文化”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文化领域产业链将被完全打通,众筹等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创新更为普遍,创客文化、创意经济迎来发展春天。

“互联网+家电”浪潮来袭。智能家居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海尔智能家居体系、美的智慧家居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更多厂商进军智能家居领域,更多的智能终端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和控制中心。(岳小乔)

猜想8:智慧型政府升级服务

开通政务微博微信、完善政务App、搭建智慧城市平台,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将全面提速

回顾2015

2015年,广东佛山“一门式”政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百姓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这个信息平台,力图打造“一门通办、同城通办”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比如,将原来分散在社保、计生、人口、国土、房管、民政、财政、环保、食品药品等10多个部门的在线审批服务系统整合在一起,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政务效率。

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智慧型政府在创新便民服务上又迈出一步。

截至2015年,已有近30%的国务院部门网站、62.5%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以及近50%的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了移动客户端;超过40%的国务院部门网站、62%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接近50%的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了微博和微信。

展望2016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的目标。未来,政府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互联网+政务”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现象,也得到了重拳治理。2015年,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显示,截至11月,全国开设84094个政府网站,其中16000余家政府网站因存在严重问题而关停上移。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政务服务是机遇还是挑战,取决于政府部门如何把握和应对。2016年,智慧型政府建设能否给老百姓带来更好服务,值得期待。(王坎)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