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媒体与智库走向融合发展

  • 光明网-《光明日报》  

4.媒体与智库 ——日渐走向融合发展

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出现新走向:媒体参与智库建设,涌现出一批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媒体智库;智库强化自身功能,传播力提升。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即以智库为主要宣传报道对象与内容的媒体。按照载体类型划分,媒体智库传播平台主要有报纸、网络媒体、期刊三类。

报纸平台中,成立于2014年12月25日的光明日报《智库》版是创办最早、影响较大的平台之一。《智库》版创刊号上,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撰写发刊词,国内七大类智库中的主要智库负责人书写发刊寄语。该版以展示中国智库尖端研究成果、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宗旨,内容涵盖智库研究成果发布、智库专家对策建议、智库自身建设研究、智库成功经验介绍、智库重要活动综述等诸多方面。2015年5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成立,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目前已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光明网联合推出了《新常态·光明论》系列报道;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家智库报告”系列成果;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了若干场智库建设研讨会、智库成果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也推出了《智库》专版。新华日报《智库》专版,每期推出“三个一篇”,即一篇“江苏社科名家”或“长江学者”智库研究文章、一篇决策咨询文章和一篇智库专论。

网络媒体纷纷推出智库网页。2014年12月,中国网推出了“智库中国”,通过智库动态、观点、沙龙、人物、名录、成果、智库研究七大内容,为智库交流提供平台。

据悉,2016年将有两本智库研究类期刊问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类对策研究型期刊《财经智库》;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智库理论与实践》。

媒体智库

媒体智库,即媒体自办智库,包括传统媒体智库和新媒体智库。

传统媒体智库中,新华社整体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其中突出代表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与瞭望智库。瞭望智库成立于2013年6月,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获得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资金专项支持,与创刊4年的《财经国家周刊》形成了“一刊一智库”的呼应格局。

光明日报秉持智库化办报的宗旨,于2015年成立了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经济日报于2015年9月成立了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将发布中经指数、中农指数、财富指数等研究成果。

新媒体智库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2015年9月凤凰国际智库成立,旨在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问题研究智库,致力于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财新智库着力打造财新中国PMI,并将成立非营利性研究部,主要从事广义的公共政策研究。此外,新浪网建立了新浪财经智库;湖北日报建立了长江智库;无界新闻推出了无界智库;南风窗新成立传媒智库……

智库自办媒体

各智库都非常重视媒体传播,普遍设立了媒体联络机构和发布平台。很多智库开办网站和自媒体,部分还创办了刊物和要报。

网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是国内著名的专业性经济信息平台,该中心还于2015年开办了中国智库网。山东智库联盟开通了“山东智库联盟在线”网站。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原智库等大部分智库均建有自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绝大多数运营已具规模的智库都拥有公众号,其中,湖南智库联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智库的公众号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刊物和要报:绝大部分智库办有内刊与报送物,实力较雄厚者拥有一种或多种公开出版物,部分在业内较有影响。

中央党校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思想理论内参》及时反映该校重大研究成果,并遴选其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上报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5种报刊杂志和1家出版社,包括《管理世界》《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年鉴》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自办《行政改革内参》《通讯》《行政改革网络文摘》等内刊。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了资政性内部简报《中国语情》和《中国语情特稿》。复旦发展研究院创办了研究类内参《观点快报》《研究专报》《高校智库建设专报》和动态性内参《中国大学智库动态》和《信息要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公开发行《宏观经济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物价》等13种国家级期刊。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2015年完成改版,新开辟“智库纵横”“社科时评”等栏目。

“智眼”观察——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是媒体对“智库”这一勃兴事物的积极应对。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应当具备专业化、深度化、风向标的特点,成为相关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智库本身发展而言,传统智库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媒体智库大有弯道赶超之势。媒体智库的优势在于:天然的传播优势、广泛的信息渠道;更易于建立起研究人员网络,“外脑”资源丰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小,可以建立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但媒体智库也有自身的缺陷,例如部分媒体智库定位不清,缺乏特色;没有坚实的学者队伍,缺乏深度研究;仍然以媒体思维运营智库,缺乏专业性等。

智库积极与媒体合作乃至自办媒体值得鼓励,但大部分智库与媒体的合作仍限于研究报告、观点发布,自媒体也仅起到了内容发布的作用;没有能够与公众充分互动,也没有能够通过媒体平台碰撞智慧、收集数据,引发新的研究议题和方向;除个别积淀深厚的智库之外,大部分智库所办刊物的学术性、权威性、影响力仍然不够,需要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办刊。最后必须注意:智库的立足点仍在于研究,不能过度“媒体化”。

结语

2015年,我国各类智库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智库强国”差距仍大。

要实现“智库强国”梦,最根本的是提升中国智库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决定影响力的最核心要素是智库产品。因此,对智库而言,一切努力都应围绕提升资政建言能力,贡献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产品而展开。为达此目标,为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服务发展的研究指向、自身治理的体制改革、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国际发声的平台搭建……都需要以改革勇气勉力为之,不断谋求进步。

作为智库发展的重要外因,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保障体系不可或缺。如何切实强化政府在智库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宏观指导责任,“创新管理方式,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期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起责任,大力推动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体制、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等多方面改革,促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等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为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而努力。(执笔人:王斯敏、曲一琳、杨谧、张胜、姬泰然、王琎、周晓菲;本文在调研及撰写过程中得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大力支持)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