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国声音”唱响世界

  • 经济日报  
 
 

使用浙江乌镇的智能自行车出租系统,游客不但能直接刷卡取车,还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存车点和剩余自行车情况。

电子商务下沉至农村。江苏泗洪县半城镇穆墩岛,农村淘宝合伙人田千春正在用自家的快艇为村民送货。

互联网零食品牌百草味的员工正在打包。去年“双11”最高峰,百草味光发货人员就超过5000人。

服装品牌“裂帛”的设计师正在打样,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得的用户喜好设计出新的服装。(记者 陈 静摄)

“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网络环境,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5年前,大家在地铁上也玩手机,但都是看看电子书、打打游戏,但现在的地铁上,有人在微信上聊天,有人在查地图,有人逛淘宝,有人看视频……这些丰富多彩的应用,都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北京一家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岳小龙感触颇深。

岳小龙的话,正是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5年间飞速发展的写照。“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繁荣丰富网络文化,普遍惠及百姓生活,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正在向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杨树桢表示:“我们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为世界互联网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创造了中国经验。”

彰显“中国实力”

“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位居全球前列。互联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7%,占比超过美国。在这5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网络零售交易额规模达到27898亿元,同比增长2.6倍,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互联网也在带动电子信息相关产业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部,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元。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2707.2亿元,年均增速达53.9%。来自市场调研机构集邦科技的最新报告显示,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12.92亿部的销量中,来自中国地区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39亿部,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小米、华为、联想、OPPO……在全球前10大手机品牌中,中国手机厂商占据7席。

从学习模仿到比肩超越,一系列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应运而生。“十二五”期间,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迅速扩大。互联网相关上市企业328家,市值规模达7.85万亿元,相当于中国股市总市值的25.6%。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在海外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同样表现亮眼,阿里巴巴速卖通在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已成为最大的电商平台;猎豹移动、UC浏览器等移动端应用长年位居苹果和谷歌移动应用商店的下载前列。猎豹移动CEO傅盛表示:“今天,中国互联网模式已经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并开始引导全球互联网发展。”

迅猛的发展速度从何而来?在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俊看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功不可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移动宽带(3G/4G)用户累计达到6.74亿,固定宽带覆盖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93.5%的行政村。这为国内互联网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