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电新闻中心《新闻眼》推特别策划《传承者》
- 人民网
“技近乎道”。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两大核心。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亿万同胞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
近日,全国主流电视媒体相继对中国工匠精神进行策划报道,全国电视新闻人寻觅、发现中国工匠,展现中国工匠现代风采的报道活动在今年劳动节前后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汇聚经验、共享成果,泽传媒微信刊登系列策划 “中国电视人眼中的工匠精神”,让我们看看江苏台是怎么做的。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那么什么才是“工匠精神”?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各类出色表现的匠才。他们践行着工匠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追逐匠人的梦想。在汉语里有“独具匠心”的成语,“世界再嘈杂,匠心需沉静”。正是这份遗世独立的沉静,带给手艺人一个无他的专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君驰骋,创造出值得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的动人故事。
近期,江苏广电新闻中心新闻眼栏目策划推出了《传承者》系列节目,第一阶段累计制作播出了12期,从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入手,从他们对手艺的精益求精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向执着的匠心致敬,希望能够走近这些手艺人,通过镜头来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匠心”。
在系列节目的采访当中,我们几名记者都有共同的感受,不管是油纸伞匠人、团扇制作者、木偶戏艺人等,坚持、专注是他们最大的共性。
给木偶赋予生命
为鸟笼雕梁画栋
琴音就是心声
聚元号弓箭铺子经历了最辉煌的皇家兵工厂时期,可随着时代变迁,传承人杨福喜一度沦落到开出租车为生。因为放不下老手艺,看准时机他又重振旗鼓,最终成为首批国家非遗传承人。采访时,杨福喜的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不在乎是不是自家人学习这门手艺,谁学得好是谁的,因为只有能专注的人才能真的领会这门手艺,才能在未来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