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电新闻中心《新闻眼》推特别策划《传承者》
- 人民网
百步穿杨还看弓弩
谦恭、自省是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点。对于自己做的事情,“匠人”们不爱吹嘘,他们做起事来,讲求实事求是,一板一眼。“匠人”对他们做的事情并不吹嘘,实事求是,一板一眼。华阴老腔,唱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每个人每个动作、每个表情都没有丝毫的修饰,即使没有观众,开了场子他们也全情表演。老人们用他们布满老茧的手和沧桑的嗓音,在守护、传承着这份殿堂级的文化瑰宝,背后质朴的心和诚意令人感动。
霸气就是老腔一声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匠人”们对传统的敬畏和传承精神。学习现代设计的李晶是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本科念的管理,研究生又读设计专业,最终却选择做了一名手艺人。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他融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让这些传统的工艺有了实用性,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绫罗绸缎,工笔花鸟,年轻的岁月,有人疲于奔波四海,有人却选择用一把团扇惊艳世人。李晶觉得,古老的缂丝不仅仅只是进入博物馆或者教科书上,而是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比起一味地保护,这样的传承更有生命力。
通经断纬穿古今
镜头前,是工匠。镜头后,也是一群“新闻工匠”。精心打磨每个画面,精心提炼每个标题,精心撰写每段评论;每个人物,我们都深度筛选挖掘,力求完美展现;每篇文稿,我们都反复斟酌,力争通过中国工匠故事,还原中国工匠精神。在制作此系列的同时,新闻记者将这份匠心,发挥到极致,实干创新,精益求精。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把工匠精神,践行到我们的实际工作,才能做出精品,感染观众。
“匠人”们的用心和执著,让世人见识了惊世的作品。最后,让我用造刀人的一句话来总结:手中握刀,不要说话。
此外,自推出《传承者》系列后,目前栏目再推《传承·匠心》系列,聚焦新时代年轻工匠们,挖掘发现在现代工业中,年轻工匠们传承着的那份工匠精神,即使在看似重复机械的岗位上也兢兢业业、同时勇于探索,坚守着了不起的匠心。(文/江苏广电新闻中心记者 曹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