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镇 壮美流凌,如画窑洞

  • 羊城晚报  

西湾村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建筑

李家山 如画古村落

沿着湫水河边徒步前行,我来到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古村落,李家山。不过几步之遥,这里的山坡便如同天然滤音器,滤掉了湫水河奔涌入黄河的喧嚣,也滤掉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

李家山民居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犹如凤凰展翅。让我无法想象的是,在如此封闭的村落里,建筑居然都以水磨砖对缝砌筑,形式多以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依山就势,高低叠置,错落有序。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块石铺面。民居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融贯中西的著名画家吴冠中把李家山作为自己平生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像这样的村落,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你若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李家山是理想之地,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李家山村

我沿着土坡往山顶上走,遇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奶奶,用扁担挑着半木桶的水。满身热血沸腾的我自告奋勇地向奶奶请缨,想着帮她挑回家,但本不苗条的我在土坡上硬是发不出一丝的力气,才挑离地面几厘米,水桶便又坠落回地面。老奶奶微微一笑地说了一句:“我来挑水,你来我家吃枣补补气!”深受挫折的我跟着老奶奶的脚步,来到了她的窑洞。听她诉说着村子里的琐事:抗战期间,李家山村由于良好的地理隐蔽性没有被日本人找到,可是家族当时还是担心,所以大部分家族成员都跑到了黄河对岸的陕西省,这里只留了少数人,在对岸的陕西也有个李家山村,其实是一脉相承。而她,便和年长的哥哥留在了这个村子里各自过起了小日子,并未被战争打扰。

老奶奶得知我是从遥远的广东过来,怕我不习惯室内些许的寒意,便闷不做声地一直往火炕里添柴火,我无法抗拒她的好意,便间或从她的窑洞走出来透透气。看见院子里晒满了乒乓球大小的红枣,我毫不客气地拿起几个擦了擦就往嘴里塞,边吃还边问奶奶,你这枣子得吃到明年夏天吧?奶奶抖抖簸箕上的枣子,说:“这是我们用来喂猪的。”我尴尬地把枣子放回簸箕,心想我可不能跟猪抢吃的,对吧?奶奶告诉我,这几年枣子产量严重过剩,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却因为交通不便,枣子无法运出去卖,便只能明知浪费地用来喂猪了。但说起来也奇怪,自从用红枣喂猪以后,猪肉变得格外香甜起来了。我很腹黑地想,这可不是么,猪都能顿顿吃上红枣了,我还没这待遇呢……

相关推荐

企业推广